青山依旧金山来—通山县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之路

云上咸宁报道(通讯员 王能朗 晏亚光 张勇)作为幕阜山片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通山县,发展围绕绿色干,思路围绕绿色转,从山水中寻找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生态扶贫的路径越走越宽广。

巍巍青山成脱贫靠山

通山山地资源丰富,全县山地面积279.8万亩,贫困人口人均荒山面积近7亩,青山如何变金山?通山县利用融资平台撬动,发放“扶贫贷”1.6亿元,扶持新建水果基地1500亩,楠竹垦复6万亩,带动3200家贫困户户平增收600元;新发展楠竹基地4.5万亩,油茶2.8万亩,建成“一村一品”产业扶贫村143个,带动4671家种植户,3484家贫困户每年增收800元。

大畈镇、慈口乡、燕厦乡地处富水库区上游,库区荒山多,通山县整合资金300万元,鼓励农民到库区种枇杷。全县已种植枇杷1.3万亩,年产枇杷400万公斤,成为远近闻名的枇杷之乡。

大畈镇板桥村以省纪委驻点帮扶为契机,发动群众开发荒山坡地,建成150亩枇杷基地,年产枇杷20万斤。基地由一家鲜果加工企业主导投资运营,村里以项目资金和土地入股,实行村企共建联营模式,建成集果酒酿造、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扶贫产业综合体。公司经理阮峰介绍,通过延长加工产业链,可消化全部枇杷,今年231家贫困户户均收入4万元,全部实现脱贫。

盈盈碧水藏致富密码

通山县虽是幕阜山片区著名贫困县,但湖库水面广,全县塘库湖面积达20多万亩。通山县采取奖补政策,投入6800万元,支持贫困户利用丰富水面和冷浸田资源,重点推进石蛙、鳜鱼、鳙鱼、泥鳅、小龙虾等名特水产开发。

燕厦乡地处富水大坝上游,全乡75%以上群众生活在库区沿湖两岸,过去这里的群众生产靠救助、生活靠救济。该乡充分发挥库区湖面广的优势,引导群众走旅游开发之路。今年初,该乡引进深圳康雅园林公司投资8.5亿元,在富水大坝上游在千亩湖面建富水乐园,在沿湖两岸发展开辟果园,附近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承包果园劳务领取工资达120万元。

闯王镇宝石村采取让村民以水田入股的方式,将本地的山垅水浸田承包给九龙泉石蛙养殖公司,建起标准化石蛙池1000平方米,年产石蛙2000公斤,收入达350万元。同时,该公司还在石蛙池上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实行渔光互补。15家贫困户从该公司石蛙养殖、黄粉虫、光伏发电等三项收入中获得分红14万元。

大路乡返乡创业青年程新华投资600万元,在本村山垅建起“虾稻共生”基地1000亩,80家贫困户以田地入股,在基地做工,每家贫困户年收入达7500元。到目前,全县有1629户贫困群众参与养殖小龙虾2.6万亩,年产值过亿元。

通山县最大的优势就是青山绿水,实践证明,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在山上建“银行”、水下筑“宝藏”,就能走出“山通水富、绿色发展”的生态扶贫之路。

(编辑 金崇 实习编辑 文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