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赤壁台记者 马俊 通讯员 袁俊)他因身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但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身残志坚,依靠自身努力和驻村工作队以及村委会的帮扶,驾着农机努力脱贫奔小康。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龚华洋。
(龚华洋驾驶收割机对稻茬进行切割)
记者在熊家岭村7组的一处稻田里见到了龚华洋,他正熟练地操作收割机,对自家稻田的稻茬进行切割,为来年的春耕做好准备。常人很难将眼前的这一幕与这位患有二级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
今年49岁的龚华洋小时候因患小儿麻痹症,致使左脚残废,丧失劳动能力;爱人除右手残疾外,还因患脑膜炎丧失语言功能;家中还有年迈的老母亲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的重担都压在龚华洋一个残疾人肩上,如何维持生计,照顾妻子和母亲,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龚华洋左思右想,怎奈身体状况制约,加之无资金无技术,让他一时找不到出路。
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都在外出务工,每到稻谷收割时节,因缺人少工,又要赶时赶天气,各家各户的稻谷收割便成了大难题,而利用收割机不仅自己省工省时,帮人收割还能赚取收入。早些年,龚华洋曾帮人操作过收割机,他寻思着这份活计不需要太多的体力,自己这方面又是一把好手,于是就萌发了购买一台收割机的想法。
今年8至9月中稻收割的季节,龚华洋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申请到3万元的小额贷款,与他人合股购买了一台收割机,一年可增收一万多元。虽然增收了,但是还需将贷款和借款还清,才能有所盈利。眼下要想脱贫,仅靠收割稻谷这点收入显然不行。驻村工作队了解到他的意愿,帮他建设了3千伏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可增收3000元。再加上龚华洋会维修水电类的活计,空闲时间做些水电维修也有一定的收入。所有收入加起来,每年大概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脱贫就没有问题了。
(龚华洋钻研电器修理书籍)
龚华洋家还是老式砖瓦结构的房屋。屋内陈设十分简陋,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其中一间房堆满了电视机、万用表、书籍等各种各样的器具,小学没毕业的他,平常就喜欢钻研书籍,捣鼓机械和电器,收割机一旦出现小问题,他都自己尝试解决。左邻右舍的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出了故障,他都热心帮忙修理。
(驻村工作队帮龚华洋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
这两年,得益于精准扶贫的好政策,通过自身努力和驻村工作队及村委会的帮扶,如今龚华洋的收入较之以往已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离脱贫致富尚有一定差距,对以后的日子,他显得很有信心。他说,争取今年脱贫,明年扩大面积承包田地,增加收入努力脱贫致富。
(编辑 金崇 实习编辑 董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