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一个新的名词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田园综合体”。何为田园综合体?如何建设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建成后是什么样子?近日,记者来到咸安区高桥镇,探访全省首个获批试点——白水畈田园综合体,咂摸其中“三味”,感受这一新的发展模式的脉动。
选择带有泥土味的产业
田园综合体,产业必先行。白水畈田园综合体担纲产业自是这里闻名遐迩的萝卜。种萝卜、卖萝卜、拔萝卜体验游、吃萝卜宴、萝卜深加工,一系列围绕萝卜的产业,次第铺展,这个时髦的发展模式选择了一个带有泥土味的产业。
一首与萝卜有关的民谣在咸安民间流传400余年:“白水畈的萝卜,刘祠的伞,汀泗的女崽不用改(方言,挑的意思)。”曾几何时,贡品白水畈萝卜“愁嫁”,几分钱一斤没人要,满畈萝卜烂在地里成肥料。
镇党委书记王顺荣一年上阵为萝卜宣传营销20来场,获雅号“萝卜书记”。
湖北盛通四海公司与镇政府签订投资协议,投资4000万元发展萝卜加工。加工产业提升萝卜附加值,带动全产业链,去年共签订近50万元干萝卜订单。镇长朱敬民介绍,根据田园综合体规划,萝卜基地还将建恒温、恒湿大棚,种植四季瓜果蔬菜;建成萝卜博览园、萝卜博物馆,吸引更多游人。
元旦小长假期间,“乡约白水畈·篝火迎新年”活动中,萝卜写生、摄影比赛、趣味拔萝卜、篝火晚会等系列节目,引来数千游客在萝卜地里迎新年。萝卜基地里,咸宁市实验小学的小朋友们争相体验拔萝卜,一会儿工夫变成了花脸泥娃娃。田埂上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田畈边、晒场上,铁丝串的、簸箕摆的,一排排、一方方,晾晒着萝卜丁、萝卜丝、萝卜片,扑鼻有香。游客们体验农家乐后,开心地将萝卜等土货往车上运。
现在,带着泥土芬芳的萝卜,重新成为高桥镇的知名品牌。白水畈萝卜还首次以1.5元/斤的高价,进入中百仓储连锁超市。
打造能勾起乡愁的乡村新貌
田园综合体当然离不开乡村建设。但绝不是大拆大建,而是要依山就水,勾画出乡情无限、美丽宜居的新家园。
在一条刚拓宽的约4公里乡村公路上,穿过一片丛林,绕过一湾水塘,视野突然开阔起来,白水村的村民正忙着栽油菜。“这5000亩油菜花海,是今年开春的看点和玩点。”白水村支书刘明韬的笑容里似乎都沾着花香。
指着村委会旁一片约摸5亩的泥场,刘明韬向记者介绍,去年,他准备筹钱硬化场地做停车场,被镇上请来的农道天下(北京)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专家拦了下来。
“我们要把农村建得更像农村,决不能重复城市的水泥世界、钢筯森林。不搞规模以上、城镇化的大拆大建。”专家的理念让刘明韬醍醐灌顶。
规划和施工团队的新做法也让村民们大开眼界。除了进村大道拓宽硬化外,村庄全部根据村民意愿进行设计,在原有风貌上进行“一户一特色、一院一文化”设计,打造“最像村庄的村庄”。
看山取柴,量体裁衣。白水畈田园综合体分批改造的村庄,全部秉承这一理念。农户房子的规划设计,由村民自个儿作主。“田埂上杂草不用除,不同组村民之间串门,必须有野草露水打湿鞋,沾上泥。”结合专家的意见,村民们的灵感不时迸发。李家设计品茶屋,刘家建起豆腐坊,张家规划榨油坊,赵家要做三味书屋,王家要开土菜馆。
待游客再来,白天下地体验农活,夜宿农家,听取蛙声一片。仰望星空,摇扇扑萤,那是何等惬意!村妇黎元芝乐了:“我家3亩地成了研学基地,我在屋里炒几个土菜,唱几首老歌,就可以吸引不少游客光顾,收入可观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田园综合体承载着城里人梦回田园的无限野趣,更让我们看到高桥美丽新村的未来。
营造城乡融合的新平台
白水畈“热”了,城乡互动愈加频繁。王顺荣这样说:“具有多元集聚功能的田园综合体,成为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的新支点、新平台和新引擎。”
成群结队的小朋友在田间拔萝卜、扯芹菜;衣着时尚的城里人,下乡干农活、品特产……这个冬天,到白水畈体验一把田园乐趣,成为咸宁和武汉市民的时髦之选。
田园综合体带动了乡村旅游,更为高桥引来亿元投资。去年10月,鄂旅投与咸安区政府签约,投入30个亿打造高桥131军旅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沿线的澄水洞村、白水畈村、高桥村、黄铁村将同步打造美丽村湾和休闲旅游名村。
为了让农民充分参与其中并受益,高桥镇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让烟火气、家常味的休闲旅游走俏村湾。去年11月,白水村刘明维兄弟姐妹4个带头建起农家乐“白水畈人家”,最多的一天接待58桌游客。如今畈上开起了四五家农家乐。刘明维还收集石磨、犁耙、风车、水车、老式宁波床、衣柜、米桶等农耕具,把老屋改造成“农耕文化博物馆”,他揣摩着城里人的心思:“农具里有远去的乡愁,能让城里人体验心灵的归属感。”
高桥的田园综合体实践,以企业参与、城乡元素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打造了一个创新城乡融合发展,重塑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的新平台。(记者 徐思弘 通讯员 胡剑芳)
来源:农村新报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