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不负重托  我市切实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王庆明  通讯员  胡平轩)扶贫工作是重大政治问题、民生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去年以来,咸宁各地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汇集成强大的扶贫合力,有力地推动脱贫工作连创佳绩。

通山县新桥冯村贫困发生率高达37.2%,全村共406户人家,其中就有93户是贫困户。去年咸宁市驻通山县大路乡新桥冯村精准扶贫工作队进村后,找症结、探出路,让这个省级贫困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如今的新桥冯村,规模宏大的产业基地取代了荒坡瘦土;污泥塘、臭水沟变成了精养鱼池;泥巴路变成了硬化平整的水泥路。

10月15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明再次来到新桥冯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并来到贫困户阮诗平、张细仲家中,和他们拉家常,询问家庭生产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再接再厉,争取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崇阳县天城镇松柏村平均海拔860米,属高寒山区,是崇阳出了名的贫困村,今年69岁的付火炎则是村里的贫困户。为了给患病多年的妻子治病,一家人的生活跌进了贫困线。村里实施精准扶贫后,付火炎的妻子得到了大病救助,住院报销比例的提高,让付火炎能够轻松的应对以后的生活。

通城县隽水镇东港村是该县今年计划出列的十个村之一。廖德财一家是村里的重点贫困户,一家四口住在3间危房里,他本人严重失聪,老伴也是长年服药,两个儿子智商均弱于常人。考虑到他家的实际情况,村干部们为他们家量身打造了脱贫模式——将他的旱地全部流转给葡萄园,这样既可得租金,还能分红利;廖德财的两个儿子,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一个学会了摩托车修理,另一个在县城里开电动出租车。他们夫妻两个也在村委会的安排下,有了自己的“工作”。

东港村支部副书记程衍甫介绍说,在帮扶廖德财一家时,政府扶助资金一万元,在葡萄基地入股,年分红利润1500元;同时安排该户劳力就业,年收入在15000元;另外还安排在安置点看管材料,开设零杂百货店,年收入在15000元左右。根据计算,该户年收入达30000元。

咸安区大幕乡泉山口村是重点贫困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庄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负责包保该村的市委宣传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到了光伏发电这一新兴的“输血型”扶贫项目,在村内建成了最大功率达300千瓦太阳能分布式发电站。一年发电可以达到38万元。

陈杰是通山县黄沙铺镇兰田村人。父母残疾,靠姐姐外出打工维持生计。陈杰上学了,可生活费却没法解决。

为了不让因残致贫家庭的孩子失学,通山县推行基地化教育扶贫,将全县各乡镇的103名贫困家庭学生统一安排到寄宿制学校,住宿费用全免。除此之外,通山还整合教育、财政等部门和社会助学资金,建立“教育精准扶贫基金”,为贫困家庭孩子购买基本医疗保险,给予基本的生活补助。

通山县教育局局长陈朝庆介绍,他们按每月300—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费,并一次性发放到贫困学生的银行卡中。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2015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咸宁市委、市政府随即于7月17日召开全市扶贫攻坚誓师大会,并先后制定下发了《咸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做好市驻农村工作队(扶贫工作队)组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12333666”的精准扶贫工作法,要求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场攻坚战。

市委书记李建明表示,“实现到2018年192个贫困村、38.3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目标,既是中央、省委定下的硬任务,也是历史交给我们的一份沉甸甸的托付。”

一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解决和巩固贫困群众脱贫为目标,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围绕“五个一批”精准扶贫计划,制定政策,精准发力:

一方面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主要抓手,采取市级设立1亿元精准扶贫基金、县级出台产业奖补政策、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企业深度参与产业扶贫等办法,通过市、县、乡村、社会四方联动,加快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一方面围绕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因地制宜选准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工、旅游扶贫工程、光伏扶贫、龙头企业扶贫等适合我市市情的扶贫工程重点推进;

截止到2016年初,全市累计减贫14.5万人、出列6个贫困村。截止到今年10月,全年预计脱贫7.8万人。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向全年9.8万贫困人口脱贫、59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任务冲刺,为2018年实现全市38.3万贫困对象全部脱贫夯实基础。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