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程浩志 黎赛明)近年来,通城县以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富民增收为核心,把农业结构调整与推进精准扶贫相结合,不断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切实增强低收入人口可持续脱贫致富能力,让土地成为“聚宝盆”、大农业成为“致富源”。
初春时节,走进通城县大坪乡石子洲的无土蔬菜大棚,感受到的不仅是从里到外的融融暖意,还有满目葱茏的盎然绿意。大棚里的黄瓜、辣椒、茄子等蔬菜长得郁郁葱葱。通城县大坪乡农技中心主任柳九大说:“这是大坪乡第一个高标准蔬菜设施大棚,采用无土栽培、不用农药化肥,全部用有机肥。”
在通城县北港横冲、马港彭段等村,不仅建起了大棚,而且成立了合作社,与贫困户进行捆绑,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与脱贫致富同步的目标。通城县北港镇横冲村村支部书记袁明单介绍:“我们这个无土栽培蔬菜,一共有27个大棚,每个大棚挂靠4个贫困户,每个贫困户每年可以分到红利800元,这样算起来,27个大棚一共能带动10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另外,通城县隽水镇东港村的火龙果基地、四庄乡新联村的猴头菇基地、大坪乡水产养殖基地等特色基地,也均如无土蔬菜大棚一样,成为该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据通城县大坪乡农技服务中心主任柳九大介绍,目前大坪乡已完成沙口千亩油菜示范基地、大水公路沿线3000亩绿肥观光带建设,涌现出80多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了无土蔬菜栽培、金丝皇菊、红心猕猴桃、红心火龙果、清水小龙虾等农特产品规模化种养,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土地转活、农业转强、农民转富。在通城县如今有许多农户将自己闲置的土地租给农业合作社,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支付租金,还能到农业合作社基地打工而获得工资。近年来,通城县以实施产业引领富民为抓手,把农业科技创新和富民有机结合,大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扎实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带来的扶贫“活水”正源源不断滋润着通城县贫困户们的生活。
截止目前,通城县已建成中药材7万亩,茶叶6万亩,油茶基地26万亩,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80家。2017年全县农业实现总产值204268万元,增加了8045.78万元,同比增加6.7%。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正是从供给侧端“思变”,向土地要最大效益,变农业资源为财富“富矿”,依托调结构“调”出一条农民脱贫的致富路,实现通城农业大繁荣。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