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湖北省非遗项目的“赛锣赛亮”民俗活动,渊源久远,可追溯到南宋。
据《吴氏族谱》载,宋理宗年间,吴公元四、元七奉诏疗愈皇后乳疾,圣“特赐大名府太守职兼赐仪仗牌坊并命公”,族人奏“八哥”锣鼓迎贺。
公逝后,地方贤达立庙供奉之。每逢其生辰、庙会,地方信众皆敲锣打鼓点灯乞神公惩恶扬善、避邪消灾。据传,明嘉靖年间,吴公石潭率族人将赛锣赛亮定址于石岭山。
同时,据地方长者传,胡、黎二姓在朝为官者,回乡省亲及返朝,族人亦奏“八哥”迎送两位官员,两姓锣鼓不期而遇,形成赛锣。
赛锣赛亮,尊祖训,重族规。非男、非内不传,曲谱铭记于心,不得笔录,其技法,仅限言传身教。时令上亦有讲究,只允大年三十日设年(祭祖)时启锣,即将锣、鼓、钹、马锣、的锣摆放于大堂,以供平日操练,非元宵至,不得擅自登峦。
至元宵夜,设仪式,祭祖先,再将锣鼓一拥敲打上山。如若某姓欲与另一族人比赛,则提前数日邀约对方。
届时,各族各姓、各路人马倾巢而出,参赛者、观赏者、助阵者,成千上万。
古时,赛锣赛亮,以姓氏、屋场结队。近代,形式多样,既以姓氏、屋场结队,也有村、组、家庭结伴。参赛队少则七八个,多则二十有余。夜幕降临时,各路人敲锣打鼓登自家主山岭,点燃篝火、油灯、火把和灯笼,便是赛锣赛亮开始。
赛锣选手就位后,其余男女老少则参与赛亮。古时赛亮,族人皆倾其所攒,菜油、棉线、瓢羹、草纸、竹筒等,尽显慷慨。近代赛亮,有了煤油、柴油,加上自制竹筒灯及购买之花灯、彩灯,火光更大、更亮。
鸟瞰咸宁实录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杨文 华敏 谢雄飞)位于湘鄂赣交界的通城县石南镇,元宵节下午开始,该镇花崙、赛公、梅港村一带就响起特别的锣鼓声。预示着今年的赛锣赛亮即将拉开序幕。
屋外空地上,5人一组,分别持着锣、马锣、钹、大鼓、大锣5件打击乐器一起合奏。
赛锣赛亮,是通城石南一带流传的一种古老民俗活动。每年元宵节这天晚上,辛苦了一年的村民欢聚一起,点燃篝火,挂起灯笼,敲响锣鼓,赛谁的锣鼓点子打得最高,赛谁的灯火最旺最亮。
下午3-4点,村民们就为赛锣赛亮做着准备,村里年长者开始换上新衣,只有他们才有资格领着全村男女老少祭拜祖先。
晚上6-7点,古朴的祠堂里,男女孩童身着漂亮的新衣裳,灯笼分站两侧,主事者宣布祭祀开始,一时间鼓乐齐鸣。
之后,村民们开始步行上山,前往赛锣赛亮的比赛场地。灯火为赛锣开道,赛锣为赛亮助威,于是,数千村民分布在十几座挂有红灯笼的小山包上,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敲锣、打鼓,锣鼓不停,灯火不熄。
鸟瞰村落,各山头火光相应,锣鼓相争,挂有红灯笼的小山包上,篝火熊熊燃烧,村民们将火堆团团围住,无拘无束地敲锣、打鼓、赏灯、嬉戏。
赛锣赛亮,不仅是技艺的比拼,更是优良民风、族风、家风的延续,一是祈福来年有个好兆头,二来也可以增进邻里之间的情感。此时此刻,比赛结果对他们来说已然不重要了,大伙只是沉浸在这种欢乐的氛围里,用这种特有的方式庆祝自己的传统佳节。
(实习编辑 袁骆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