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⑦|“驻村”更“驻心” 这个工作队不一般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夏晖 余娅敏)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一大批驻村干部迅速转变角色、进入状态,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把忠诚镌刻在广袤大地,把真情播撒在村庄农舍。

2月28日,雨后初晴,漫山竹林散发着淡淡清香,虽然年味还未散去,但汀泗桥镇大坪村村委会早已经忙碌起来,原来今天这里正在召开扶贫工作会。

村民曹安顺说,去年喂牛效益还可以,今年还想扩大规模,希望工作队能帮他搭一个牛棚;村民吴达开说,去年他喂了猪羊牛,效益也不错,但是对环境卫生影响比较大,希望工作队能帮忙建一个沼气池。

这是咸安区人大常委会驻队以后反复出现的场景。该工作队队长余国华说,驻村工作队刚来到大坪村时,村民的质疑声不绝于耳:做样子吧,他们能给我们解决什么?越是受到质疑,就越得干出点样子来。从进驻那一天起,驻村工作队就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村部宿舍,洗漱用品就放在床头,房里唯一的用具就是两张床。为了全面掌握大坪村的情况,他们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基本情况,掌握村民需求,工作日志上清清楚楚记载着该村大事小情,村民反映的困难问题,驻村工作两年多,这样的工作日志就记满了整整一柜子。

村民吴长志 :

这个工作组到大坪村来是2015年十月份进村的,我们那个时候以为是一阵风,走过场形式,结果工作队在大坪村呆了二年多,当地群众生活啊各方面都得到了改善。

“村看村,户看户,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一个好班子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关键。通过进村头、坐院头、到地头、唠话头,驻村工作队发现并总结出村里的致贫原因:地处大山深处,村里耕地少,水源少,没产业,出路少。“想脱贫致富,就必须走深度扶贫、精准扶贫、产业扶贫、造血扶贫的路子。”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村里楠竹多,山上竹木出山难,人工运费高,多年来村民只能守着山林过穷日子,要想富先修路,为了破解资金短缺问题,驻村工作队跑交通,争项目,耗资123万硬化修通了30.1公里的产业路和林区公路,如今村里通往外界的路更宽更好了。过去,村民进城至少得两三个小时,现在时间节约了一半。有了这些致富路,过去村里的万亩竹海也成了众多企业争相订购的香饽饽。去年,驻村工作队争取了200多万扶贫资金,村委会联合企业共同投资兴建了一个楠竹加工厂,不仅让村里的贫困户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还清了村集体债务,每年还能为村集体收入5万多元。

在走访过程中,驻村工作中发现大坪村有传统土法熟食养猪的习惯后,一个脱贫对策随之而生,为什么不利用村民的传统习惯,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产业化发展散养生猪脱贫致富?点子有了,工作队和村两委说干就干。村委会牵头成立了大坪村挂榜山牲猪养殖合作社。以贫困户自愿认养的方式,发放给贫困户饲养。为减轻贫困户成本负担,对贫困户实施奖补政策。因为是土法熟食喂养,不掺混合饲料,大坪村的“土猪”肉具有肉汤清、肉质鲜美的特点,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呈现出了供不应求的好趋势。合作社趁势注册了“挂榜山熟食香猪肉”品牌,实行订单式饲养、品牌化经营。目前,土法养殖生猪已成为大坪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大坪村村主任晏海辉:

如果没有工作队进村,我们原来该做的事不敢做,就是为了资金的问题,我们村没办法,只从工作队进村以后,帮我们跑项目,争资金,有了很大的改变,例如林区公路,还有就是产业公路,产业发展,我们村已经面目一新了,跟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我们把它做成了。

如今的大坪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看见村里实实在在的变化,虽然辛苦,但驻村干部感觉很有成就感,“输血”不如“造血”,对于大坪村的未来发展,他们决定一帮到底。

咸安区人大常委会驻村工作队队长余国华:

我们工作队在这里工作了两年多时间,对这个村的情况比较理解,跟老百姓的感情进一步加深,虽然(大坪村)已经整体出列了,但从2018年开始,我们仍然做好四个产业的文章,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采取更多的措施,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

往返一次大坪村是五十公里,一留就是几年,扶贫工作队为小村留下的能持续“造血”的产业,带来了“精准扶贫”后的巨大变化;而小村也在扶贫工作队的每一个人心里,留下了大大的牵挂。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