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果裂变 人才智力聚合 “双核”驱动贡献咸宁力量

3月18日,咸宁高新区内的湖北奥瑞金包装有限公司,一个个纤细的螺旋盖铝罐徐徐下线。这种铝罐密封好、质量轻,代替进口。凭借这一创新产品,奥瑞金驰骋高档饮料包装市场,公司达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40亿元,冲刺全国最大的饮料铝罐生产基地。

从致力做“隐形冠军”的华宁防腐公司到生产首块国内导光板光电玻璃的南玻公司,从立邦全球标杆工厂到奥瑞金亚洲一流铝罐项目,咸宁正以创新驱动和人才聚合,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贡献“咸宁力量”。

图为:咸安经济开发区志研自动化设备湖北有限公司员工正在调试车轮智能装配线。这家中小型装备制造企业专注于车轮智能装配线的研发,先后集成创新了9套专用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国内主要乘用车企业的成套自动化设备供应商。(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吴涛摄)

创新“朋友圈”不断扩容

咸宁工业底子薄、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咸宁最大的市情、最大的实际。面对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的双重压力,必须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湖北华宁防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曾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该公司董事长蒋金中说,冶金、化工、火电脱硫等行业的生产设备内层都需要防腐,华宁生产的“橡胶防腐衬里”就像给设备穿了一层防腐蚀内衣,其中最核心的技术是粘接剂和橡胶的质量。以往,高档粘接剂主要产自德国,价格高昂。华宁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研制出比肩国外产品的粘接剂配方,将国产粘接剂的使用寿命由两三年延长至二十五年。橡胶的拉伸强度也大为增加,扯断一块比名片还小的橡胶,花的力气相当于拉动一辆小汽车。

一家法国企业寻找用于电解槽的防腐材料,抱着试试的想法找到华宁。他们进厂后在车间随机抽取一块橡胶做测试。结果大吃一惊,橡胶与钢铁面粘得严丝合缝,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价格却比国际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便宜很多。试验结束,法国企业当即将订单交给华宁。如今,华宁已跻身全国防腐材料前三甲,产品大量出口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加蓬、法国等国。

创新既需要埋头苦干,也需要抱团取暖。

智能机电产业是咸宁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约200家企业,但普遍规模小、科研投入不足、研发能力不强。2015年5月,咸宁市智能机电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湖北科技学院与众多机电企业结为盟友,打造我市首个产业创新“朋友圈”。该联盟理事长周国鹏博士介绍,联盟除了谋划机电产业发展,还打通政产学研的交流通道,实现资源共享、创新发展。

联盟成员之一的湖北二电电气有限公司想研制取代人工值守电站的电控系统,但苦于科研能力有限。湖北科技学院得知后,与企业共同组成攻关团队,研制出新型电控系统,可自动监测机器运转状态,使电站管理既安全又节省成本,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中小电站。

目前,联盟已帮助二三十家企业成功研发新技术。去年,咸宁智能机电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晋级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聚才热度持续升温

人才是实现创新的第一资源。

毕业于四川大学的广东小伙儿邱洪锋原在上海志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工作。2016年,企业搬至咸安区。由沿海转至内地,他的心理落差显而易见。但到咸宁后,小邱颇感意外:工薪保持原有水准、政府提供公租房、厂区一日三餐免费、文化娱乐设施齐全,而且咸宁的房价和自然环境更宜居。

最终,小邱选择在咸宁安家。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团队研发出国内最先进的自动车轮装配线,代替人工装配。50米长的生产线,12秒可装好一个轮胎,且同时进行动平衡、四轮定位等一体化检测,让车子跑得又快又稳。如今,不断改进的装配线卖到了大众、本田、神龙等知名车企,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

吸引人才,关键在于形成发现和培育人才的机制。去年,我市出台《关于实施“南鄂英才计划”的若干意见》,通过资金扶持、融资支持、场地供给、住房保障等系列措施筑巢引凤,最高资助可达2000万元。在国内外设立人才工作联络站、开设人才服务超市、举办人才大赛……咸宁聚才热度不断升温。

去年,咸宁举办首届“南鄂杯”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23个高层次人才项目在大赛后与咸宁达成合作意向。获得大赛一等奖的郭长生博士来自美国俄勒冈医科大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基因DNA分子探针技术”,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和分子病理学诊断。赛后,郭长生与我市签订项目落地意向协议。“咸宁区位条件好、创业氛围浓、政策支持力度也特别大,在此孵化项目,实现产业化,是我今后奋斗的目标。”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表示,通过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动能转换,最终将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下一步,咸宁还应加快创新力度,在解放思想、体制机制上大胆突破,以更大的力度将咸宁打造成活力奔涌、绿色崛起的鄂南明珠。(记者 江萌 通讯员 任建成 李文福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