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局长进村“补课”随访记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朱微兮 通讯员 徐科)3月30日一早,市城乡规划局长李光带领一众规划“高手”调研乡村规划工作。

首站是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大市村地处崇阳县白霓镇东南部,四面环山,属半山丘陵地区。一路青山白云,鸟语花香。

▲图为官桥八组(新农村示范村组)

乡村振兴,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咸宁人干事创业的实践大课堂。市委书记丁小强要求: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咸宁样板”。打造“咸宁样板”,规划人怎么干?规划局负责人认为,还是应“规划先行”。“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均衡,乡村振兴,规划人责任重大,首先应该对农村补课。”

大市村支书程桔介绍:1300人的大市村,如今在家的不过5、600人,一半都不到,且都是老弱妇孺。“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 “要改变这种现状,根本仍在乡村振兴。”专家说。

▲大市村出土的铜鼓

大市村路口,一面石雕的铜鼓赫然而立。1977年,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商代铜鼓在大市出土,这铜鼓就成了大市的标志。“一切展示品应该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比如桌椅,可以换上铜鼓的形象。”规划专家们与镇村干部边看边交流,铜鼓文化的挖掘与展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乡村规划要补上打牢文化根基的一课。要体现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历史文化的宏扬。

回头岭村,村干部领着大家看的是“历史”。一座被翻新的古祠堂,这个“古建筑”被刷上了白腻子,整修得亮堂堂的,到了第二座老屋,倒还有大半是原貌,老屋的左半边已经被整修得十分现代化了。可是,专家们却高兴不起来:“这样不行的,老建筑就是要保留它原来的样子,不能这样修。那个古祠堂已经修废了。这一座你们千万不能再毁了!”文化传承有积极性是好事,但是,不等于蛮干,现实的反差,让人们痛心、焦灼。

▲王世杰故居

车子驶向王世杰故居时,一排杂乱无章的农房出现在眼前。“这房子有的刷着红漆,有的刷着绿漆,过于杂乱,缺乏规划。”规划局负责人表示:要重点对现状村庄及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改造,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品质提升,民居改造要尊重传统地方文化,彰显鄂南民居特色,并满足现代农民的生活需求,提升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这一课,补的是尊重历史文化的一课

大市村看点还有一树一河。有几颗三人环抱古树,四周根部被水泥围上了,专家们很是着急:“这样不行的,树会死的!这种古树都是巨大的财富!赶紧把旁边的水泥打开。”

▲规划专家在讨论如何对古树进行保护

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大市河贯穿大市村。静静的山岗,弯弯的小河,潺潺的流水,专家们连连赞叹:这里的环境太美了!乡村规划要有生态优先的理念。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善。千万不要大刀阔斧地改造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这补的是尊重自然的一课

▲大市河

在一处空地上,几栋金碧辉煌的别墅已初具雏形,然而专家发现,这处正是泄洪口:“这太危险了!不能再继续做下去”。这一课,讲的是乡村建设必须要以科学规划为基础。

看过大市村、大市河沿线、古民居片区、回头岭村、王世杰故居等地,大家聚焦于这一线宜游的潜力。在旅游产业方面,以大市河沿线为中心,通过完善沿线车行及滨水步行系统,培育四季花海、大市渡漕、千年古树等自然人文景点,打造十里画廊。同时积极融入区域旅游,形成大市村——回头岭村——王世杰故居——浪口温泉——崇阳千年古堰的区域旅游线路。

如何让人在乡村留得住?更是规划人思考得更多的一个课题。没有人的空村,建得再好,也仅是一座废墟而已。因此,要以产业发展为主体,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根据实际条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电商等产业,壮大村级经济,做强做大“美丽经济”。

今天的农村建设混乱的局面,源于往昔的乡村规划的统筹、组织、服务断层,这个大实践课堂的现实课题,将会是规划人实践开拓的富矿,如乡村振兴规划模块化落实落细,如乡村规划可视化,传统民居简化版,让农民看得懂、做得起,可按图索骥、按图施工。

乡村规划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是不可或缺的。大市河沿线的未来模様,在现场补课中,村镇干部似乎越来越清晰了。对于规划人来讲,补课,决不是一蹴而就之事,乡村振兴中的规划推进与落实,急迫且漫长。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