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外出跑生意了,村主任放羊去了! 村社干部:身在基层却背对基层?

记者在某乡镇调研时看到,不少村部大多数时间大门紧锁,尽管有规定村干部要轮流值班,但是基本上都是“墙上制度”,村民去办事时常常不见村干部的人影。

记者调研时,恰逢镇里要到某村发展党员,镇里提前通知了村支书召集党员和群众到村部集中谈话。

到村里时才发现村支书和村主任两人都不在,只有村妇女主任在村部。

后来询问才得知,村支书去外地跑生意去了,村主任外出放羊去了,他们平时也是很少到村部来。

在农村,村干部大都有自己的产业,他们竞选时很积极,但一旦选上村干部,对村民的事情往往不再热心。

除了上级部门要求开会,以及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和产业。

有基层干部透露,当地一个村支书,常年都在镇上一家企业任职,别说村民平时见不到他,就是镇里有时发一些通知,也要到他所在的企业里去。

还有些人当上村干部后,依然外出打工,然后“遥控”其他村干部和家里亲戚代为处理村事务。

这名基层干部表示,基层群众知道这些有产业的人当村干部会分散精力,但这些人又是村里能人,村民想让他们为村里做点事。“如果村干部没有点产业,没有点本事,村民也不会服他、选他,这是个很大的矛盾。”

也有不少村社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工作上,但往往是事务性的工作多,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少。

“我这个支部书记签了多少责任状,自己都记不得了,有时睡觉都能梦到自己被处分。”一位在东部农村社区任职20多年的支部书记表示,现在基层工作越来越多,考核压力很大。

某贫困村村支书说:“现在每天真的很忙,跟村民们接触的时间在不断减少。有时候我都在想,花这么多时间迎检、做台账、开会,还不如省下时间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

某些“明星村”也面临同样的烦恼。半月谈记者最近到某示范村采访时,宣传部门告知要提前跟当地村干部“预约”才行,因为他们太忙,前后已经来了好几拨人。

“开座谈会、看PPT和宣传片、开车绕村转一转,每次都是这个流程,但是每来一拨人都得重复一遍。”该村一名村干部说道。

记者曾在某社区做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居民并不认识社区干部。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社区事务并不关心,很少参加社区活动。加之我们人手又少,大多数时候只能认识些积极性比较高的老年人。”该社区一位干部说。

“村干部大多是本村人,村民之间发生点矛盾、村民有什么困难和需求,调解处理起来很便利。”东部某乡镇一位基层干部表示,如果大部分村干部没时间“搭理”老百姓,会激化干群关系。

“村民一次找你你不在家,两次找你你说没时间解决,三次四次下来,老百姓慢慢就会对村干部失望,原本可能很小的问题也会越闹越大。”

“如果村干部都坐在办公室的话,很多工作没法开展。”苏中某村党支部副书记告诉半月谈记者,同样一件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完成所需的工作量差别很大。

“其实我们也没闲着,但整天待在办公室处理一些文字材料,一些群众会觉得你没干活。”一名村干部说,一些村民不清楚现在基层农村工作信息化要求高、台账资料多的特点,往往误以为坐在办公室里做这些工作的人不干事。

一些地区的效能办和纪检等部门会不定时检查村干部在岗情况。

中部某乡镇纪检干部说,要求所有村干部全部坐班不现实,平时纪检部门也只要求村部每天要有人坐班。

一些基层干部建议,让身在基层的村干部“回归”基层,除了要减少不必要的上级检查、考核与台账要求外,还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规定村干部每周、每月的走访与民情访谈时间,细化相关服务群众的奖惩考核措施,加强与基层群众之间的联系。

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一名社区党委书记建议,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利用现在发达的社交通讯技术与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建立党员微信群、村民或业主微信群等方式,线上线下相辅相成,让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尽快被看到和处理。(记者 郑生竹 陆华东)

来源:半月谈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