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突出革命传统教育


作为全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在和平时期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需要代代传承。从2017年9月1日起,义务教育起始年级统一使用的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突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取得了什么效果?如何从课内向课外延伸?随小编一起看看新华社的这篇报道↓↓↓

红色精神代代传

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突出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教材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从去年9月1日起,义务教育起始年级统一使用的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突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感知责任使命,在历史坐标中构筑时代担当。


丰富内涵

革命传统教育更具体更形象


革命传统教育的强化,首先体现在教材相关篇目的选取上。据统计,在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中,小学有40余篇、初中30多篇课文体现了革命传统教育。

“包括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经历的篇目,还有他们的作品,以及革命英雄主义的一些老课文、经典的课文又回来了。”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介绍说。

《朱德的扁担》《不懂就要问》《我不能失信》等课文以小见大,展现老一辈革命家不搞特殊、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等高尚品德;《为人民服务》《难忘的泼水节》《邓小平爷爷植树》等篇目,赞颂革命领袖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等彰显了革命英雄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和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

一个个革命人物鲜活生动,一篇篇课文意蕴深长。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语文教材让学生在九年的系统学习中感受、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学习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优秀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献身精神。”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专家委员会主任韩震说。


联系生活

革命传统教育照亮现实


作为全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在和平时期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需要代代传承。

为此,统编语文教材不仅注重发掘革命战争年代故事的深刻意义和现实价值,也选入了许多描写和平时期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克服困难保家卫国、甘愿在平凡岗位奉献青春的文章。

《邓稼先》一文,让孩子们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成长目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学生体会榜样的力量;《千年梦圆在今朝》通过讲述中国古代以来的飞天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让学生了解当前科技发展动态,增进学习兴趣和动力。

统编教材中历史与现实交织,激发起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思考题设计、名著导读等形式丰富多样,既引导学生思考现在、展望未来,又给教师提供了发挥和拓展空间。


实践内化

革命传统教育从课堂走向社会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课本要向生活延伸,课内要向课外延伸。

教材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最重要的蓝本,但是革命传统教育不能仅限于教材。

除了教材中的70多篇革命传统教育相关课文,小学统编语文教材特别开辟了“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等栏目,初中教材设置了一定数量的自读课文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红色经典名著,被列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篇目。

此外,统编语文教材安排了诸如做英雄册、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纪念馆、采访身边的英雄等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将语文学科的革命传统教育与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其他学科整合,与学校德育主题活动整合,发挥综合育人作用。

“寻红色记忆、探改革之路”“我是小红军”“红色宣讲员”……各地开展的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多维度体验,对教材的理解也由此逐渐深化为心中理念。

“教材对于立德树人有着不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孩子从小打好中国的底色,传承革命传统的红色基因,长大后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说。

来源:新华社、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