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积极实施水生态修复扮靓家园

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近日,记者驱车行驶在通城县隽水镇平安大桥河道两侧,放眼望去,蜿蜒的河道两旁一片绿茫茫,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垂柳、香樟树像站岗的卫士“守护”在河的两边,昔日河堤内外的垃圾不见了,南北两岸的河堤得到加固加高,以前荆棘杂草丛生的堤路,现在宽敞平坦,路边的堤岸斜坡铺上了绿化植生块……林水相融。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生态宜居的城市景观得以初步显现。

通城县隽水镇平安大桥河道属于隽水河城区段,它的华丽转身得益于2017年该县水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

固了堤,安了心

早在2016年,通城县被列为全省支持主要水源地,水生态修复保护、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县,2017年7月,该县水利局再次会同市水利设计院完成“隽水河城区段、铁柱港河水生态修复”项目申报,9月通过省市评审,获省财政厅拨付2017年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补助项目资金700万元。

自去年11月开工以来,该项目已全面完成隽水河城区段河堤生态护坡和铁柱港河水生态修复工程。

在隽水河城区段两侧,最醒目的要数新砌的砼预制块生态平铺式护坡,采用了省市推广的水生态景观式护坡新技术、新工艺,是该县两河四岸水生态护坡新模式,在防洪涝灾害的同时,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2011年的‘6.10’和去年的‘7.17’特大洪水,河道不通畅,水漫河堤,老百姓遭受财产损失的同时,生命都受到威胁。”家住平安大桥河畔的老人王石林谈起河道没加固、清淤之前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原先每当发生洪涝灾害时,河道一片汪洋,提心吊胆,只能眼睁睁看着河水漫过堤坝,财产被毁。再看看现在,河道两边砌好了砼预制块生态平铺式护坡后,面对今年即将进入的汛期,真可谓是高枕无忧,一点也不担心了。

绿了岸,靓了家

“以前河道没有治理时,平安大桥河道两边和河里垃圾遍地,臭气熏天,老百姓怨声载道。如今河道护砌,河里的淤泥和垃圾得到彻底清理,路也跟着修好了,老百姓居住出行都方便多了。”谈起隽水河城区段水生态修复项目实施以来的变化,住在附近的徐先生感慨良多。

水生态治理试点启动后,该县专门组建工作专班对河道进行护砌和修整,不仅河道防洪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而且河流面貌明显改善,新建的砼预制块生态平铺式护坡和绿化植生块款式新颖别致,形成适合各类水生植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记者在现场看到,河堤地脚线周边10米范围内的生活垃圾也全部得到清理。同时,隽水河城区段两岸还种植上一排排香樟树和垂柳。

畅了河,美了城

除了在治理河道上下功夫,该县水利部门还在美化环境上做文章。县城境内有3大河流穿城而过,分别为隽水河、菖蒲港、铁柱港。由于河流为山区季节性河流,洪水期洪峰流量较大,严重影响沿河城乡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及市容市貌,加之近年来河道无序盗采河砂和居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乱倒乱倾,造成城区河堤损毁崩岸,河床起伏不平,满目苍夷。

家住隽水河城区段的老人刘富强说:“从去年以来,水利部门在取缔非法采砂场的同时,以打造生态水利景观的标准综合治理河道,我们这群老朋友经常一起在河堤上休闲散步健身,神清气爽!”水生态修复项目区成为县城市踏青休闲的好去处。

水在,绿在,美就在。水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通城县着力巩固和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力促生态建设山上提质、山下增绿、碧水更清、天空更蓝、环境更美、百姓更富。(特约记者 刘建平 通讯员 付婧烨)

来源:云上通城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