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硬件设施焕然一新 九宫山尚需攒劲聚人气

九宫山风景名胜区,夏天平均气温仅21℃,堪称清凉避暑胜地。去年至今,景区迎来了少有的大规模建设,云中湖步道首次成环、景区24公里道路刷黑、兴建立体停车场、拆除旧房屋新建酒店……地方政府和鄂旅投共同投资逾亿元,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然而,巨额投入并没有引来人气爆棚。

多家宾馆床位闲置

8月6日16时许,54岁的吴女士正冒着小雨绕云中湖散步。她来自武汉东亭社区,住在商住楼里。她说,早就听说过九宫山的大名,但今年才首次上山避暑。上九宫山已10多天,“印象最深的是安静。”

78岁的李先生也住在云中湖景区商品房里。“房子大,够5口人住,10年前买的,花了30万元,划算。现在新开发的楼盘每平方米最少7000元,高的上万元了。”老人介绍,每年他都要与家人来住上一个多月。今年景区变化大,商品房价格看涨。

九宫山风景名胜区商会会长陈定保介绍,目前景区有7家房地产开发商,卖出1000多套住房。加上景区各类宾馆酒店的7000张床位,2平方公里的云中湖景区,每天可住宿上万人。

作为九宫山景区的核心景区,云中湖日游客量并不大。记者数次沿云中湖环湖步道行走,发现行人稀少。从去年开始陆续新建、改建多家宾馆,目前只有部分营运,谈不上入住率。

鄂旅投旗下的湖北省九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统计门票数据:8月3日至6日,进山购票游客数分别为2973、4190、2630和1890人。周六人气最旺,周五次之。潮汐式的客流量十分明显。

该公司自2009年入主九宫山旅游开发,最初的年购票人数仅数万人,2016年达到17万人,去年上升至20万人。“今年估计会有20%的增长。只能说是不温不火,远远谈不上火爆。”该公司副总经理马洁介绍。

多处制约影响景区营运

绕云中湖漫步,不时闻到阵阵臭味。湖中,两名工作人员正驾船打捞死鱼。

以往,沿湖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均直排湖中,造成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今年,鄂旅投斥资4000多万元,兴建环湖污水收集管网,估计10月可投入使用。“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原本应由政府投资提供公共服务,现在却落到公司头上。”马洁对此颇有想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开发九宫山旅游的号召下,诸多政府和国企单位在云中湖开建宾馆饭店,云中湖附近聚集了“72家房客”。2009年,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通山县政府引进鄂旅投,接手大部分省直厅局兴建设施,并进行装修改造。鄂旅投取得景区经营权后,累计投入8亿元,兴建景区门票站、停车场、宾馆、滑雪场、索道等设施。根据协议约定,每年给地方政府300万元门票分成,去年涨至400万元。

在马洁看来,巨额投入,并没有换回预期回报。景区门票收入低时仅600多万元,高峰时也只1200万元,加上滑雪场等其他收入,年营收仅2000多万元。

从经营时段来看,九宫山只有两季:夏季避暑和冬季滑雪。因季节性太强,服务人员不好招,人手严重短缺。

更让鄂旅投方面头疼的是,每年春暖花开之后,地方管理部门都挖路搞建设,持续数月,导致公司无法对外宣传引导客流。今年的建设期一直持续到7月20日才结束。

鄂旅投有意向投资建设的项目,有些遭受巨大阻力。去年,该公司大力宣传观星节,选定的观星点在铜鼓包景点,部分观景点最后发现属于江西省,且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江西省来函商榷,活动只好不了了之。“景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叠,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一直没有出台,制约了景区的发展,不知道哪里该建,哪里不该建。另外,景区管理体制不顺,也需要早日理顺。”马洁说。

投资硬件更需聚人气

九宫山的大手笔改造,让商家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今年,陈定保投资400多万元,承包有80多张床位的秀峰山庄,买下138平方米的原生态农庄门面,加上有88张床位的九宫大饭店,经营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九宫山风景名胜区商会的60家会员,共同投资300多万元,兴建了水上乐园和运输公司。

陈定保介绍,今年政府投入的建设资金,相当于以前5年的总和。政府投入力度加大了,环境改善了;坚持提档升级,坚持景区内做减法、不做加法,景区资源越来越稀缺。“3年后,景区必然会迎来大腾飞,收入会翻番。”

目前,地方政府正进一步加大景区房屋拆除力度、扩大景区立面改造范围、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景区景点再造、挖掘宣传九宫文化、加强景区规范管理。九宫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争取做到大保护、真提档、实升级,努力把九宫山建设成为“生态、全景、全季”旅游目的地。

省社科院研究员袁北星认为:在硬件大幅改善的同时,九宫山景区尚需整合资源、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把人气聚拢来。只有人气足了,投资才会有效益,绿水青山才会变成金山银山。(记者 张爱虎)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