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传统美食——杨芳包坨的来历

包砣是湖北省通山县的传统特色食品,在通山境内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用石缽磨薯,用纱布过滤,沉淀成薯粉,挑出精粉,加工成粉丝晒干长期使用,部分薯粉留着做包砣。

通山包坨有数百年历史,以杨芳包坨最负盛名。相传当年刘伯温带兵作战,路经杨芳,作短暂休整后需带干粮上路。此地红薯为主食,薯粉(苕粉)较多,又易存贮,就以薯粉、青菜包坨作为干粮。他们将可口的青菜切细拌在一起作馅,用薯粉作皮,制作包坨。将士们填饱肚子,打起仗来有力气。

包坨在通山不仅早已成为春节必备的美食,而且用来招待上宾。除夕夜,通山人都有品尝包砣的风俗,寓意来年团团圆圆。又因为包坨是圆的,个子较大,象征大团圆;又叫“圆宝”,象征财源滚滚。在外的游子,只要想到包砣就会勾起浓浓的思乡情,回到通山第一件事就是吃上一碗香喷喷的包砣。具体做法如下:

一、调馅。将猪肉、油干、粉丝、萝卜、竹笋、香菇、虾米、花生等切碎,用油爆炒熟晾冷。

二、揉粉。取适量的薯粉,用开水调和,水不能多也不能少,水多了加粉,皮缺乏韧性,少了水皮硬,缺乏口感。

三、包包砣。捏上一团揉好的薯粉皮料,双手掌揉搓圆,比汤圆稍大一点为宜。然后两拇指陷入圆内,其它指头配合拇指将圆砣捏成碗状或罐状,使内空大而口小,包砣皮薄而不破,四面均匀为最佳,然后放进肉馅,最后左手托皮碗,右手收口,把包砣皮收拢即可。

四、烹饪。包砣的吃法有很多种,有蒸的,有煎的,有煮的。喜欢浓口味的可以把煮熟的包砣倒进热油锅里,放上葱、蒜,添上杨芳酱油,用锅铲翻动,香味扑面而来。

煮包砣 炒包砣

现在,包砣也能像饺子、汤圆那样,经过加工速冻,长时间保存。包砣走出了县城,成为馈赠亲友之佳品,也成了“舌尖通山”的一张亮丽名片。

作者:通山县档案局 蔡琼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