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展形象,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提要


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讲习嘉宾

秦宣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授


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

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

Q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近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把“展形象”作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五项使命任务之一,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秦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激荡,“中国正在发生什么、发展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中国有责任也有条件面向世界宣传自己的主张、弘扬自己的价值,以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展形象”的重要使命任务,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外宣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指明了方法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要解决中国在国际上“失声”的问题,“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要解决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失真”的问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加快,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但对于“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带一路”倡议等等方面,国际社会对中国也有一些这样那样的误读或误解。我们唯有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才能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达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抓住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的

关键、核心和亮点

Q

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注、认同与日俱增,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噪音杂音依然存在。在此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主动讲好“三个故事”,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为什么要主动讲好这三个故事?

秦宣:“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讲好中国故事是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当代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巨变,都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分不开的,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勤劳奋斗分不开的,与中国制定的和平外交政策分不开的。讲好这“三个故事”,就是抓住了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的关键、核心和亮点。


这“三个故事”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也涵盖了当代中国的内政外交,基本揭示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这“三个故事”是紧密相联的,所谓“中国故事”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不断奋斗、不断追梦圆梦的故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不断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故事。只有重点讲好这“三个故事”,才能“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才能消除“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噪音杂音,在世界上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牢牢把握中华民族得以

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民族之魂

Q

记者:“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讲好中国故事,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秦宣:文化是民族之根,是民族之魂,是民族身份识别码,也就是我们民族的基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宝贵财富。特别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锻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海内外中华儿女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撑。把蕴藏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就能牢牢把握中华民族得以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民族之魂。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道路是从5000年文明传承中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宣传思想工作、对外传播工作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而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民族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只有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

Q

记者:“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必须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既包括“讲什么”的问题,也包括“怎么讲”的问题,如何让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转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本事”?

秦宣: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的同时,我们要保持应有的清醒。既不能因为国外媒体“热炒中国”而洋洋自得,也不能因为国外媒体“误读中国”“诋毁中国”而一筹莫展。要抓住一切可能机会、采取多种方式、运用各种手段,向世界“说明中国”,要通过对外交流、外交人员往来、大型国际活动等多种途径,让国际社会更多地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及其基本经验,进一步扩大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影响。


学术自信是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过去,由于中国缺乏自身的话语体系,中国学者过多地使用了国外的研究范式、解读范式,不自觉地把中国的学术研究和话语表达纳入了西方的轨道,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树立学术自信,掌握好讲好中国故事的真本事。为此,中国学者必须系统梳理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要掌握国外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习惯,善于把“受众想听的”融入“我们想讲的”,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要采取多样化的传播方式,综合利用电影、电视、多媒体、互联网以及学术交流等多种途径,扩大传播中国故事的覆盖面和受众群;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中国人和外国人同时讲中国故事的局面:一方面,中国人要主动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另一方面要努力让国外部分学者和对中国友好的人士更多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也积极参与到讲好中国故事的队伍中来。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 李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