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募捐吗?捐赠者如何了解自己捐赠的钱用到了哪里呢?今天的法治热线,小编带您一起学习跟《慈善法》有关的那些事情!
▲点击听音频
《法治热线》主办单位
咸宁市委法治办
咸宁市司法局
咸宁市普法办
咸宁市法学会
本期普法上线单位
咸宁市民政局
本期普法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左一:《法治热线》主持人 施瑶
左二: 咸宁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钟道梁
左三: 咸宁市民政局福慈科科长 揭志刚
右二:咸宁市民政局政策法规科副科长 杜珊
右一:咸宁市慈善会工作人员 夏丹
案例
6月14日中午,伍先生手机朋友圈里出现一条“轻松筹”募捐信息。这已是24小时之内他收到的第二条筹款信息。
信息中,筹款发起人杨某某自述,弟弟忽然患“细菌化脓性脑炎”,昏迷不醒,上有年迈二老下有3个孩子,并附有病人本人及身份证、病危通知书等照片。当前为筹款第1天,获得“个人帮助”近200次,已筹金额近5000元。
消息转发人是伍先生的表妹。转发时,表妹还特意留言“同事亲弟弟,家庭困难,请大家多多援助”。虽然不忍用丝毫恶意揣测病人及家属,但伍先生仍发现,求助信息中,没有提及病人的家庭收入状况,也没有说明目前的花费情况,以及把筹款目标金额定为30万元的依据。
而在13日下午17:00左右,伍先生的朋友圈里,也曾收到一则同样来自轻松筹的募捐信息,转发人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朋友长期出差福建,这则信息的发起人来自福建漳州一个村庄。发起人蔡某某自称,去年12月父亲患肺癌,今年5月,18岁的妹妹得了严重怪病几近瘫痪,至今未确诊。信息中同样附上了妹妹的照片,筹款目标也是30万元。发起3天,目前已筹款11万余元。
求助信息写得很打动人,伍先生读得快要流泪。准备捐款前,他顺便问了下朋友,对方称,并不认识病人及家属,只是在朋友圈看到了,觉得可怜,就转发了。思来想去,伍先生放弃了捐款,“之前虚假骗捐的事太多了,实在无法核实真假。”
问
生活中,有很多人遇到困难会选择在众筹平台上募捐,这种众筹式募捐可以吗?
答
为了解决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成员的困难而发起筹款,属于个人求助,不管通过什么渠道进行,慈善法都不禁止。公众在接收到这样的求助信息后需要自己理性判断并作出行动。但如果求助是假的,那就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来进行处罚了,相关人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问
经常有受困群众向媒体求助,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发布求助信息,募集捐款。这种情况是否属于《慈善法》规定的慈善募捐范畴呢?
答
媒体公益意识的不断强化,确实帮助了不少陷入困境的人,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实践中往往会出现需要救助的人得不到充分救助,或者募集的善款超出求助者实际需要的情况。由此而引发的“爱心官司”也不罕见。毕竟媒体和记者不是专门从事慈善事业的,很难准确掌握相关信息,也很难对捐赠及善款跟踪到底。根据《慈善法》规定,面对求助的公民,媒体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进行合作,墓得款物由慈善组织管理。
问
捐赠者怎样知道自己捐赠的钱用到哪去了呢?
答
《慈善法》第六十九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慈善信息统计和发布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统一的信息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慈善信息,并免费提供慈善信息发布服务。
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当在前款规定的平台发布慈善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我们咸宁市慈善会每年都会在官网上公布当年的募捐及捐赠情况。
问
如果老百姓发现慈善机构有监管不严的情况,可以向民政部门举报吗?
答
可以的,如果发现此类情况,可以拨打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科的投诉举报电话0715-8139949。
《法治热线》播出时间:
FM88.1咸宁综合广播
17:30-18:00
8:30-9:00
14:00-14:30
网络收听通道:
蜻蜓FM;
云上咸宁APP;
咸宁广电微信公众号;
咸宁人民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
栏目电话:8251234 8255678
电子邮箱:xnfzrx@163.com
来源:咸宁人民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