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等地被省政府通报表扬 成全省各地榜样

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2017年度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结果的通报


   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


   2017年,全省各地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涌现了一批科技创新工作突出的市县,为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湖北省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办法(试行)》(鄂办发﹝2011﹞6号),经过认真考评,省委和省政府决定,对2017年度科技创新贡献突出的武汉市,对表现优秀的襄阳市、宜昌市、荆门市、十堰市、黄石市等5个市和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市洪山区、襄阳市樊城区、宜昌市猇亭区、安陆市、武汉市蔡甸区、黄冈市黄州区、孝感市孝南区、荆门市东宝区、武汉市江夏区、襄阳市襄州区、沙洋县、武穴市、鄂州市华容区、谷城县、老河口市、保康县、孝昌县、宜都市、应城市等20个县(市、区),对进位显著的咸宁市和荆州市沙市区,京山市、丹江口市、嘉鱼县、宣恩县等予以通报表扬。


   希望受表扬的市县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再作贡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省各地各单位要以先进市县为榜样,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强省建设,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
                                                           2018年8月17日
 

    武汉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等五大工程和科技计划体系改革”为抓手,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和创新载体建设,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9479.64亿元,同比增长1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73家,同比净增650家,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03.20亿元,同比增长6.49%,吸纳技术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


  襄阳市:围绕“一极两中心”建设目标,深化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以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减量化绿色增长为主线,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夯实底板,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激发创新第一动力、广聚人才第一资源,着力实施创新要素聚合、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产业升级、创新空间拓展、创新生态优化五大工程,支撑襄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宜昌市: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始终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 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培育创新文化,推动了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的有效对接。强化了企业主体地位,壮大了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了创新人才,为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荆门市: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成果大转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利量质提升“四大工程”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下一步,将坚持创新活市不动摇,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不断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和国家农高区。


   十堰市: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在培育发展新动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强,为推进十堰“一主四大四新”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下一步,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十堰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为推进创新湖北建设贡献十堰力量。


   黄石市:始终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调结构、换动能、转方式、促协调,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融合的产业创新为主攻方向,汇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发展新动能,厚植发展优势,努力把黄石建成长江中游同类城市最具创新活力之城。


   武汉市武昌区: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奋斗目标,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优化高新产业结构,提高高新产业产值;引导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发挥区域科教资源优势,打造科技人才开放互动体系;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武汉市洪山区:坚持发挥区位优势,整合科技资源,打造洪山特色,努力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平台稳步推进,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开展。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连续七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


   襄阳市樊城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区域性商贸、金融、创新创业、现代物流“四大中心”,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全力推进樊城高质量发展。


   宜昌市猇亭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广纳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重点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制高点。


   安陆市:围绕安陆四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更大力度地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更大力度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更大力度地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更大力度地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更大力度地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安陆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武汉市蔡甸区:将科技创新作为强区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以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科技谷”、蔡甸现代产业园为载体,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和“知音人才”引进四大工程,为推动全区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冈市黄州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搭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服务平台和以需求为靶向的科技信息平台,着力实施高新企业成长工程、创新型市场主体培育工程、科技金融创新工程、乡土科创人才引领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为建设强富美善都市区提供了科技支撑。


  孝感市孝南区:聚焦技术创新,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高新技术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三成以上。聚焦协同创新,积极对接武汉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成果转化,先后研发了一批国内外领先技术。聚焦环境创新,筑牢政策、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支撑,形成了尊重创新、支持创新、皆可创新的浓厚氛围。


   荆门市东宝区:始终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开局、高效率推进,多措并举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加大高企培育力度,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实施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作出重要贡献,努力打造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


   武汉市江夏区:近年来,江夏区提出“生态立区、工业兴区、创新强区”三区发展战略,首次将创新上升为区级战略。在壮大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创新平台载体、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上狠下功夫,连续6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区。


   襄阳市襄州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科技工作环境、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开创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互动双赢”的良好局面,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居全省前列。


   沙洋县: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后发赶超的主抓手,以高新技术园区为载体,注重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不断完善创新基地,建强孵化平台,做大高新企业,有效推动绿色食品、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拓展创新链、延伸价值链,高新技术产值翻番增长,科技竞争实力显著增强。


   武穴市:出台“科技金九条”,激发创新活力;开展千企联百校,促进创新力量向企业聚集;推进科技成果转移,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汽车零部件产业。2017年,武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1.83%。武穴市将紧盯建设现代化港口强市的目标,以高质量的技术供给,助推全市“5+3”产业转型升级。


   鄂州市华容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整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政策支撑,实施孵化科技“小巨人”企业行动,注重培育新主体、新产业、新动能,不断提升项目科技含量、产业带动力量、生态环境容量。


  谷城县:大力培育高新产业,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成果转化;加快科技创业平台建设,提供优良创业环境;开展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县;坚持科技项目带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建设全省工业强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老河口市:积极组建创新平台,强化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及校地共建研发机构建设,带动并激发出企业的创新活力。全力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强联合科技攻关,积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得到突破性发展。


   保康县:以建设创新型保康为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创新驱动“三大战略”,着力开展创新能力建设、创业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三大工程”,逐步走上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科技强县富民之路。


   孝昌县: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激励县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紧密技术合作关系,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型企业成长迅速,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现代农业初具规模,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竞进提质。


   宜都市: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市科技体系不断健全,高新产业不断发展,协同创新不断深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应城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市强企战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已建成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院士工作站。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6.5%,连续七届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咸宁市:围绕率先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和推进新时代咸宁高质量发展要求,突出建设国家级高新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建强技术创新平台,聚集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进一步凸显。


   荆州市沙市区:以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科技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聚集、知识产权强区”五大工程,采取“内培外引”,整合区域资源,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产学研合作逐步深化,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人才资源有效汇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京山市: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市)工程试点县(市)创建、创新平台建设等工作重点,奋力补短赶本,推动完善市域创新体系,深化创业创新创造,全市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丹江口市:大力开展“企业科技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创新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聚集创新人才。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新引进企业创新培育,推动全市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嘉鱼县:牢牢把握科技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完善激励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服务管理,优化发展环境。实施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程、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稳步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