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开局良好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李华荣)2017年以来,我市抢抓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发展机遇,通过精准施肥、精准施药,达到减少化肥、减少农药用量,增加农业效益,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

10月7日,在丰顺农业田园综合体的花卉苗木基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沐浴在深秋的暖阳中,一个个花卉大棚连缀成排,蔚为壮观。大棚之中,风格迥异的苗木让人眼前一亮:海滨木槿、薰衣草、迷迭香、墨西哥鼠尾草、花叶络石竞相斗艳。放眼望去,绿色的海洋之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紫色、白色和红色,微风拂面,飘过怡人的桂花清香。

丰顺农业田园综合体位于咸宁高新区横沟桥镇杨畈村,是我市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包括香谷生态园、陶源里生态农场、高新昌顺农场养殖基地、嘉树园艺基地、湖北沁丰苗木花卉基地、一玖农业和青春生态农场,是一个集观光花卉苗木,有机特色果园、园艺服务、农事体验、休闲旅游观光等多业态为一体的生态园区。

基地负责人余伟文告诉记者,基地种植的花卉园艺品种有160多个,面积170多亩,规划面积500多亩,计划种植300个品种。眼下,基地正在进行花卉的选育培植,每天都会有工人精心打理它们,何时浇水、施肥、打药……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基地追求绿色环保,用的是有机肥,药打得很少。

尽管发展有机农业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但在余伟文看来,着眼长远,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丰顺农业田园综合体负责人 余伟文

人们在这里玩也不会闻到农药味。一些水果长期用有机肥,品质方面有一些改善,消费者也会非常满意。主要是对人健康又环保。长期来说,对养地是非常有好处,把土地养好了,以后施药量肯定会减少。

余伟文介绍,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绿色农业梦,为了圆梦,从项目的规划到实施,他已经做了十年的准备。2017年的一个好消息,让他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2017年下半年,我市荣获湖北省唯一一个整市推进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试验区,市农业部门提出:在全市通过精准施肥、精准施药措施达到减少化肥、减少农药用量,从而增加农业效益的“两精两减一增”的工作目标。重点选取了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崇阳县天城镇茅井村、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等29个村,开展“两精两减一增效”工程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

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一大队大队长黄怡兵

以这些试点村为依托,辐射带动周围村镇进行了两精两简绿色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推动到全市的绿色农业发展,争取到2020年绿色防控统分统治利用率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在350万亩以上,到2020年农药化肥同比减少3%以上。

丰顺农业田园综合体所在的杨畈村正是试点村之一,对于这项工程,崇尚绿色农业的余伟文自然是积极响应。

丰顺农业田园综合体负责人 余伟文

两增两减一增效的实施,对我们肯定来说是好事,我们以这个基地为中心,再辐射到周边的农户。把他们集中起来培训,根据地方资金条件,我们已经把配方的施肥卡发到了每个农户的手上,怎么施肥、怎么打药,缺什么施什么,以有机肥为主,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有机肥与生物农药对养地非常有好处,把土地养好之后,以后的用药量就会减少。


市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进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市制定了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每个县市选址规划5-10平方公里的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除了深入实施“两精两减一增效”工程,我市还扎实推进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创新开展“绿色田野 我的乡村我的产业”活动,组织桂乡农匠下基层;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推进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示范区创建以来,我市创新示范区创建载体,建设了7个绿色农业示范区;探索“双水双绿”绿色生产模式,发展绿色水稻、绿色水产,打造“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的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目前,全市共发展稻虾综合种养40万亩。探索绿色餐厅发展模式,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休闲农业示范基地,构建“一镇一业”特色产业格局,打造打造“春有瓜果、夏有莲虾、秋有螃蟹、冬有鱼米”的“嘉味”绿色餐厅品牌。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咸宁市农业局副局长 李新

下一步,我们重点抓好绿色生产方式示范点、农业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办好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示范点、禽畜养殖业绿色发展示范点、土壤污染防治示范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活力示范点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示范点建设。我们将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决心,拿出更有力的举措,持之以恒地办点示范,推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