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咸宁 | 古镇寻踪·白霓①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谢雄飞 华敏)一湾隽水河,一道回头岭,一条茶马道,一座古天城……历史悠久的崇阳,山水秀丽,蕴涵着丰富多彩的风土民情和文化遗产。

在崇阳白霓镇大市村的村口,有一座铜鼓雕塑,据说这个铜鼓和当地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大市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百年前,大市是白霓到江西,到通山的必经之地。这里曾经商贾云集,商贸繁荣,“大市”由此得名。1977年,大市村四位村民在洪水冲刷后的岸边,偶然间发现了一面铜鼓。这面铜鼓,是国内发现并保存的唯一一件商代铜鼓,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这面铜鼓的主体,犹如一个横置的腰鼓,上有马鞍状冠饰,下有长方形支座。表面饰有云雷纹为主组成的饕餮纹,鼓身两端还饰有三圈乳钉纹。造型奇伟,古朴凝重。

“当时程正华说,这是什么东西啊,我们下去看一看。没有锄头挖不开,然后到农机所拿锄头挖,挖出来是一面铜鼓,两边是光面,鼓的边缘有花纹。”铜鼓发现者之一庞国维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说道。

当年发现铜鼓的四人中,程昌敏已去世多年,程正华、庞国维、程国章也年逾古稀,有生之年再见一次铜鼓,成了这几位老人心里最大的愿望。程昌敏的女儿程露说:“以后我肯定会带我母亲,还有这几位大伯去省博物馆再见一见铜鼓,帮助他们完成心愿。”

在大市,还有一个“中国第一”,那就是被称为“中国第一石拱渡槽”的大市渡槽。修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大市渡槽,构思新巧,造型奇美,全长200余米,高30多米,共用条石36000余块。在当时没有机器的环境下,全用人工修建而成。

今年已82岁高龄的庞森村老人,当年是渡槽北面工程的队长,渡槽修建过程的那些点点滴滴,至今仍铭记在心:“一米长的三块,50厘米的两块,合起来将近四米宽。”

雄伟的大市渡槽横跨大市河南北两岸,渡槽脚下河水清清,飞流直下,宛如瀑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渡槽桥墩上刻下的这几个字,诠释了劳动人民的无穷力量和智慧汗水。

在白霓镇油市村,这儿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水利工程,那就是千年古堰——石枧堰。古石堰是崇阳九塘十三堰首屈一指的大堰。堰上碧水千顷,浩浩荡荡,堰下溪流万里,洋洋洒洒,从古流到今。历经千年,古堰之水,至今依然浇灌着四邻八乡的农田,养育着两岸子民,成为两岸村民的食之源命之源。

鼓声铮铮,敲响了白霓深厚的历史回音;流水潺潺,洗磨出崇阳光彩的文化魅力。美丽的崇阳白霓,古堰流水,白鹭远飞,奏出了一曲美妙的田园欢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白霓镇,还有许多值得探访的故事等着我们。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