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邓超 实习生 陈文瑾)在今年旅游节开幕式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向我市颁发了“中国汉族民间叙事长歌之乡”的牌匾,并决定在湖北科技学院建立“中国民间叙事长歌研究中心”,“咸宁叙事长歌”到底是什么?咸宁是如何申报上的?颁发这个牌匾有什么意义?我台记者对咸宁叙事长歌研究专家何岳球教授进行了专访。
“叙事长歌”是长篇韵文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并且讲究韵律、押韵和节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鄂南地方特色。
咸宁叙事长歌主要分布在咸宁市崇阳、通山、咸安、通城等几个山区县,大部分以婚姻爱情为主题,篇幅较长、抒情色彩浓郁、语言朴实自然,用当地流行的民间小调以方言演唱。
▲湖北崇阳民间长诗《双合莲》戏剧
我市已经收集整理咸宁民间叙事长歌80余部,出版了30多部,这些长歌大多产生于清代以后,最早的《小樱桃》可追溯到乾隆年间,最近的《熬川记》是上世纪80年代由真人真事编写而成。
从内容上看,有讲述中国历史的《中华史歌》、有历史人物故事《杨家将》、有民间孝歌《二十四孝》《十月怀胎》等,有民间故事《梁祝》《七仙女》《钟九闹漕》等,还有大量土生土长的爱情故事,如《双合莲》《赛牡丹》等。其中最长的有3000多行,超过一万字,歌手得几天几夜才能唱完一部。
2009年,由万立煌主编的《咸宁长篇叙事山歌》(第一卷)由长江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2016年,由何岳球编著的《咸宁长篇叙事山歌》(第二卷)也获得了“湖北省文艺创作重点项目”并出版发行。目前,正在准备出版《咸宁叙事山歌》(第三卷)。
咸宁民间有句俗语“台上唱,台下有”,说的就是台上的戏反映的是生活的存在。“咸宁长篇叙事山歌”正是为满足人们这种强烈愿望以及生活与生产的需要而产生和流传下来,并成为咸宁地区独有的一种民歌现象。
何岳球教授介绍,在过去农闲时,还有人们遇到很大的挫折或者很高兴的事时,或者有悲惨的人生际遇时,一般的抒情山歌已经不能够表达心情,所以人们根据当地的一些真人真事,创作了这种长篇的山歌来传唱,并且有了手抄本,流传越来越广泛,创作山歌、唱山歌的人也越来越多。
咸宁叙事长歌具有珍贵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其抢救和传承传播。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市先后多次进行了收集整理,包括民间手抄本、原始演唱记录、精彩唱段等,各县市区确定了18位咸宁叙事长歌传承人。
2011年咸宁长篇叙事山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咸宁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选为中国汉族民间叙事长歌之乡,成为咸宁又一块金字招牌。
何岳球教授说,这两块牌子目前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在汉族,国内的专家一直认为是没有叙事诗的,但在咸宁不仅有,而且还大量的存在,很多的区域都还在传唱,是一种活态传承的现象。
谈及未来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何岳球教授认为除了著书立说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全社会尤其是年轻人关注这一珍贵地方文化,要选拔更多的传承人,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演唱机会和演出平台,从而带动更多人来参与。
何岳球教授说,叙事长歌只有在田间地头,在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之中,在不断地传唱、改造、甚至是改编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它才有活力和新的价值。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