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咸宁城区,一条“玉带”串起城市的高楼林立与车水马龙。
这就是长江一级支流,鄂南人民的母亲河——淦河。
淦河最早记录可追溯至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这条长76.6公里的古老河流,从幕阜山跌落700多米入南川水库,一路蜿蜒北上,接纳10条支流,穿过广袤田野、村庄,走过繁花似锦的咸宁城区,最终涌入斧头湖汇入长江。
两岸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曾一度忽视污染给她带来的伤痕。
2018年1月,咸宁市启动淦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6.8亿元,包括黑臭水体整治、防洪排涝工程、生态景观工程等几大部分。咸宁城发集团、中建三局共同实施该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约5.6亿元。
治理黑臭:机器人为地下管网“拍CT”
中建三局淦河项目指挥长刘长奇至今记得第一次来到淦河支流桂家河畔的情景:“一阵微风,臭味刺鼻,再一看,水差不多都是酱油色。”
曾经,咸宁城区每天1.1万吨生活污水直排淦河。搞清楚每一滴污水的流经路径很关键。“城市地下管网错综复杂,不同时期建设的管道也不一样,好比面对一张密密麻麻的试卷,很有挑战性。”刘长奇说。
两个月时间,项目技术负责人丁磊带着团队,在淦河城区段和5条支流排查了140个排污口,再溯流而上,累计撬开3000多个井盖,反复下井观看、检测。
为在更大范围调查,项目还使用了管道机器人,深入地下为城市做全面CT检查。丁磊介绍,机器人可以形成3D影像,电缆最长可达500米,让团队准确掌握管道内污水流向、水质、水量情况和管道裂缝、塌陷、堵点、变形等灾害情况,生成一张城市“CT照片”。据此,纯污水管道,直接截流;雨污混流的管道,根据监测数据,建溢流墙。这样,所有污水都被引到污水处理厂。
截至目前,淦河城区段5条黑臭水体均已整治完成,新建截污管网近20公里。
5月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青龙路旁的桂家河,空气中是淡淡青草香。刘长奇拨开膝盖深的黑麦草,只见汩汩清流欢快流淌。
畅通疏浚:找到“血栓”“搭桥装支架”
本地人李永彰看淦河之变更深刻:“一些沉疴顽疾治疗了,母亲河的防洪蓄水功能在恢复。”
李永彰是咸宁城发集团副总经理。站在麦笠山路,他指着眼前的河流:“这是龙潭河,在此处流入淦河,形成一个洲头,长时间河道淤塞,一下暴雨,路边就积水。老百姓开玩笑,在咸宁生活,不仅要买车,还得买船。”
说起清淤,李永彰觉得很有成就感:“挖机开过来,一铲子挖出淤泥、扒开河道,上游的水马上补给过来,脏水流经之地像被清洗了一番,十分畅快。”
经过改造,占地5万平方米的龙潭河湿地公园五一开门迎客,亭台楼榭、绿树栈道,老百姓推窗见绿、下楼就是公园,十分惬意。
梅园社区养老院,每逢大雨,院内一片汪洋,水深有时超过50厘米。项目团队检查了院内排水管道,发现宿舍区仅有一条排水管,而且被鱼鳞、剩菜、枯叶等完全堵死。原排水管口径太小,即使疏通也不能保证暴雨时不再“水漫金山”。最后,团队在原排水管道旁重新挖沟,埋设口径更大排水管。中建三局淦河项目工程部经理江奎形象比喻:“清淤疏浚、管道疏通就像找血栓,然后扩卡疏通就是搭支架,新建管道好比搭桥,这样水流才畅通。”
一点点排查,咸宁老城区类似积水点总共13处,通过增设雨水收集口、收水管和局部加高路面等方式,清淤疏通老旧排水箱涵4.3公里,新建排涝泵站两座,进一步畅通城市水循环“经脉”。
提升颜值:城在景中 景在城中
淦河之变,于58岁的刘秋红而言,是擦亮了童年记忆。
城区月亮湾,咸宁市有名的天然“汤池”,从泉眼涌出的温泉水,在此处与河水汇流。老百姓自岸边岩石下河,享受露天“泡汤”。大家还在岸边用塑料布搭起简易棚,聚到棚里享受温泉。
“我们从小在月亮湾玩耍,有着难忘记忆。”刘秋红说,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块也变得杂乱起来。
淦河环境综合整治,月亮湾公园升级改造是重要部分。
江奎和同事们将此处封闭进行施工,没想到,几乎天天都有老百姓过来询问,还有的认为影响生活,冲进去阻挠施工:“我不要你们改造,现在挺好的!你们改造了就来收费。”
江奎耐心解释,并告知肯定不会收费。随着工期推进,大家看到,新浴室是圆顶假山,成为林中一景,还修建了亲水平台,建起“濯足长廊”,6个方形水池引入温泉水,供市民游客免费泡脚。
环境美了,月亮湾又成为刘秋红和朋友们每天光顾之地:“早上8点开始跳舞,一直到11点回去,我们对改造很满意!”
曲声婉转,裙摆飞扬。远处岸边,几个孩子也沉浸在看鱼翔浅底的快乐中。(记者 陈会君 通讯员 王高)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