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霞——工匠精神成就全国劳模

云上咸宁报道 (记者 郑艳红) 在冬天的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厂区,见到穿着工装的范晓霞,苗条瘦削的她总爱露出春天般的微笑。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到全国劳模,她在三六重工奋斗了17年,也钻研了17年。她说:“当我以全国劳模的身份到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大会,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时,内心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是对我们民营企业技术工人最大的认可,也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荣耀的时刻!”

怀孕在身 仍然首当其冲

范晓霞的父母是老国企咸宁三六电机厂的退休工人,小时候看着父母每天辛苦上班,小小的她便生出大大的梦想:长大后要发明很多很先进的机器,来减轻父母的劳动负担。大学毕业后,范晓霞不忘初心,来到父母所在的三六电机厂上班,并于2003年8月到三六电机厂的合资公司——三六重工技术部从事设计工作,成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

有着工匠精神的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很快就受到了三六重工董事长周冬青的关注,并对她倾注了很高的期望,多次送她出去进修、培训,而有韧劲的范晓霞,从来就没有让周冬青失望过。

2005年,三六重工需同广州地铁集团对接一批防淹门用电动葫芦,开始甲方公司对三六重工不认可,怀有身孕的范晓霞多次协助销售员往返广州,同设计院和业主沟通技术问题,并下到地铁施工现场了解使用需求和工况。经过多次往返沟通,甲方公司最终同意签订合同。

合同来之不易,必将全力以赴!合同签订后,范晓霞不顾剧烈的孕期反应,每天坚持在办公室加班设计、绘图,还一边孕吐一边出差跑工地。“有一次在现场装配过程中,电动葫芦无法正常运转,我挺着5个月的大肚子,爬上地铁防淹门顶端10余米的高空检查、调试,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忆起过往,范晓霞又露出了春天般的笑容。当时她想,下一次再也不这样冒险了,可真到了下一次,永远将工作放在首位的她早已忘了自己之前说过的话,还是首当其冲地冲在第一线。

2005年底,范晓霞从广州出差回来正赶上春运,挺着大肚子的她和同事排了好几个小时的长队,才买到广州—武汉临时加班车的站票。火车过道上挤满了人,车上连个挪脚的地方都没有,挺着大肚子的范晓霞站站坐坐20多个小时后,火车在赤壁临时停车,由于火车到咸宁站不停,到武汉将是深夜,她便和同事商量在赤壁下车。“当时在赤壁是临时停车,车门不开,我只好挺着大肚子,在列车员和站台人员的帮助下从车窗爬出去。”这样的心酸,在她口中说出来,却是乐不可支。正是因为她和同事们的认真和执着,以及三六重工产品的科技含量、优良的产品质量,才使得公司的地铁葫芦最终得到设计院和用户的一致肯定。

“设计院从最开始的不认可,到去年同三六重工一起联合研发《地铁人防和防淹系统》,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通过研发创新,我们不仅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制定了该产品的行业标准,有了销售定价话语权,还取得了4项专利授权。现在国内很多地铁项目指定使用我们的产品,这个项目不久前还入选了湖北省《光谷科创大走廊》重大专项。”

身系项目 终日废寝忘食

把三六重工当成家的范晓霞,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虽然身体纤细,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再大的难题到她面前,都会被她不屈不挠的钻劲、韧劲所化解。

2012年,范晓霞作为公司科研项目带头人,开始负责公司的科技创新和质量兴厂工作,为了最优的设计方案,她经常带领技术团队加班到深夜。

就在2012年,范晓霞再一次面临科研技术上的重大挑战。当时世界500强之一的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提出,产品必须在停电时能提升16吨重物至20米高空,即在没有电的情况下,也需要将相当于10辆小汽车的重物提升到7层楼顶。“当时国内产品仅能做到手动下降功能,德国客户要求的产品是用在巴西的CSA焦化项目上,安全性能要求非常高,一旦烟气超标极易引发爆炸等安全事故。同行厂家生产了68台产品运到巴西,安装调试后通过不了验收全部作报废处理。”

时间紧、难度大,产品涉及的技术远远超出三六重工当时的技术积累。那些日子,范晓霞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设计图。她和技术团队不分日夜,加班加点,不断地更改设计方案,深入车间和组装现场,解决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题,经过卓绝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定型生产。

“当时,模拟试验台搭建在武昌江边上,试验时正值大雪后,20多米高的试验台上江风刺骨,我和安装工人一次次调试到深夜,直到德国监理露出满意的笑容,我才如释重负。”

日夜钻研,厚积薄发,工匠范晓霞带领技术团队研发出来的产品,在巴西项目上安全使用至今,而她首创的国内断电自动控制技术,也取得了2项专利授权,并获得湖北省创新基金15万元的资助。

一路走来 不惧风雨兼程

“创新就是突破常规”,这是范晓霞的座佑铭。因为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她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三六重工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先后荣获咸安区、咸宁市、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入选湖北省企业科技创新带头人、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获批湖北省企业研发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还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取得了20余项专利授权,获得了6项省、市、区科技成果奖励,这在湖北省企业界女职工中极为罕见。

2016年,范晓霞成立了由技术、生产、一线工人骨干组成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一次次走在科研前线,完成了多项技术发明革新,工作室协助公司多次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培养了大批生产、技术骨干;每年对来公司实习的武汉高校大学生进行厂内实训,储备公司后备技术人才;配合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对公司的创新团队进行起重机智能设计培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团队共获得了29项专利授权,先后承担湖北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重点产业创新团队等多项省级科研项目。2019年,范晓霞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湖北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除了醉心技术钻研之外,身为党员的范晓霞也热心于公益,她为退役军人、病患儿童、困难村民捐款捐物,特别是今年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她个人捐款5000元,并主动到所在小区报到,参加党员志愿者活动,帮忙登记人口信息、宣传防控疫情等,还组织劳模工作室的同事网络办公,利用个人资源联系药房,帮助公司筹措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为公司复工、员工防疫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既然是劳模,就应该在工作上、在公益上做出表率,我也将以此次全国劳模表彰为新的出发点,将这份荣誉化为责任,用干劲、闯劲、钻劲带动更多的职工,一起为实现中国梦而不畏险阻、勇毅前行!”

(见习编辑 刘璐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