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建成115个易迁安置点

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畅平整,街坊邻里笑声不断,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成了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1月16日,记者在通城县五里镇五里村七组见到温馨的一幕幕。

五里村易迁安置点2017年10月开工建设,2018年12月交钥匙,入住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29人,覆盖五里镇季山、磨桥、锡山、陈谷、大坪坳5个村。

“安置点附属设施完善,实现了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利用闲置土地开垦菜地,解决了住户吃菜问题;配套了200平方米的公共用房,方便住户办理红白喜事。并将安置点纳入村级管理范围,推选一名管理员照料日常事务。”五里村第一书记、通城县住建局村镇股股长黄文来说。

走进安置点小广场,三五成群的老人在健身、拉家常,晾晒地里收获的蔬菜。“住在这里方便、亮堂,路也平整,晚上可以到周围转一转,再也不绊脚了。”73岁的赵昌荣老人说起安置点的好处开心不已。

“这里的住户不打架、不骂人,互帮互助,团结得好。”安置点的好处说不完,60岁的魏明强老人还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83岁的黎桂珍老人这几天赶上天晴,晒干萝卜,因腿脚不好搬不动,邻居们看到都来帮她抬,老人感动不已,逢人就夸安置点的邻居好。

“村里多方面开辟就业渠道,只要想就业,不愁没事做。”五里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敬介绍,为了解决易地搬迁贫困户就业问题,村里引进致富能人,开办扶贫微工厂,安排贫困户就近就业。

在五里村易迁安置点旁边,就是一家扶贫微工厂,走进车间,生产线运转繁忙,工人正在生产包装袋。

“在这里上班包中餐,工作也不累,还比较满意。”安置点住户易丹是湖南人,嫁在本村,之前在外地电子厂打工,今年因疫情耽搁就在扶贫微工厂上班。

“老板人好,为我们提供就业机会。原来在家带小孩,去年5月到厂里打工,3000元一个月,还可以照顾家庭。”何家村贫困户张海梅说。

2019年9月,五里村致富能人何二龙响应政策号召返乡创办扶贫微工厂。从起初的1500平方米到现在4000平方米,扶贫微工厂规模逐步扩大,现有各类包装袋生产线十几条,已吸纳五里村及周边村组25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7人。

近年来,通城县累计投入资金7.3亿元,实现易地搬迁4457户12855人,建成集中安置点115个。全县累计投入资金4790万元,在72个村建成“扶贫微工厂”79家,吸纳832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3万元以上。(通讯员: 樊仁利  葛七甫)

来源:云上通城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