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 初心不变  2020年咸宁农商行支农贷款净增18亿元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樊瑞 通讯员 陈翔 谭玮) “去年销售情况不好,买鱼苗时四处筹钱,嘴角急出了燎泡。幸好通城农商行帮着贷了19万元的亲情农贷,不到三天就放了款,太感谢他们了!”1月31日,水产养殖户老杨拉着上门回访的通城农商行信贷工作人员,激动地连声道谢。

“茶没喝一口,来了就给帮大忙啊!”说起农商行的贴心服务,老杨满心欢喜地表示感激。老杨是通城县隽水镇下阔村水产养殖户,去年受疫情影响,鱼塘的销量不容乐观,积压了一些资金。随着疫情全面解封,老杨满心期待,准备大干一场,这时资金周转却出现了问题,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通城农商行主动找上门来。经过一番考核调查,在最快时间内,帮着他申请了19万元。有了这些贷款支持,老杨很快走出了困境,如今,鱼塘丰收在即,老杨每天四处跑销售,忙的不亦乐乎。“争取早点把贷款还了,以后有资金困难还要麻烦他们呢。”老杨信心满满地说。

老杨的贷款事例,只是全市农商行服务“三农”工作中的一个小缩影。2020年咸宁农商行积极落实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 主动深入民营和小微企业,下沉到“三农”服务区,打通贷款服务通道最后一公里。

咸宁农商行董事长陈继华:截止12月底,咸宁农商行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98.53亿元,其中新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14.52亿元,占全市银行机构的49%;涉农贷款净增18.07亿元,余额205.74亿元,占全市银行机构的31.14%。

“支农支小支实,服务地方经济是农商行的本职。”陈继华表示, “关键时刻,咸宁农商行更要冲在前面,担负起金融职责”。

 2020年,咸宁农商行立足地方银行职责,以服务咸宁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全系统1700余名员工深入开展“万名员工进小微金融服务我先行”、“三大银行农商行”、“送码授信暖人心”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加小微金融供给,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农户春耕生产和企业复工复产。

去年初,嘉鱼不少藕塘请不到工人,迟迟不能采收。嘉鱼农商行主动对接种藕大户,复工后半个月,就向莲藕产业发放投放贷款2732万元,132笔,支持莲藕种植加工业升级融合,助力莲藕产业年产值突破6亿元。

4月初,赤壁曙光种植合作社资金短缺,赤壁农商行迅速对接,仅用3天就完成100万元贷款审批发放。至6月份,该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1.45亿元,帮助1498户涉农企业和农户解决资金需求。

服务接地气,工作才有底气。咸宁农商行不断创新服务手段,通过扩大、下放审批权限,简化信贷手续,在真实合规的前提下容缺办理贷款。同时,建立线上微信审批工作群,推进网上远程办公;组成贷款服务党员先锋队,从机关、网点抽调业务骨干,主动服务中小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

咸宁农商行董事长陈继华:除了服务三农,我们还走访3.3万户民营和小微企业,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严格执行贷款利率优惠,发放贷款29亿元。

(见习编辑 曾昕乐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