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咸宁 | “就地过年”别焦虑!来,给心理穿上“防护服”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蒋俊华)2021年1月初,我国多地出现多点新冠肺炎零星散发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在此背景下,各地陆续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鼓励企事业单位职工就地过年。

就地过年,也叫原地过年,指春节期间不返乡,留在工作地过年。对于个人来说,无论是回家过年,还是“就地过年”,都要提高防疫意识,做好自身防护,过年也要少聚集。

过年,是团聚的日子!身在异地的工作者,难免有一些失落,感到孤单,想念家人!心理不舒服,该怎么办?

《健康咸宁》春节特别节目邀请咸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柳青主任,聊聊“就地过年”心理调适。

▲点击听音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当我们生活或工作中一些既定的东西发生了变化时,尤其是不是我们期待的那种变化,都会给人们带来情绪上的波动。我们可能会产生失望啊、难过啊、愤怒啊甚至是否认啊。觉得,啊,至于嘛,咱这边疫情不是防控得挺好的嘛,至于要建议就地过年的嘛。这些其实都是正常人面对变化时容易出现的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那,但我们发现自己出现这些情绪之后呢,其实不用着急去回避或是否认这些情绪。试着给这些负性情绪一些时间和空间。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情绪的发展规律呢,会有一个山形曲线,纵轴是情绪的强度,横轴是时间,大多情绪的强度呢,会随着时间这个横轴往后的延续,它会有起,有爬坡,达到高峰,然后开始回落这样的一个过程。意思是说,当我们有一些强烈的情绪发生的时候,也许我们什么都不用去做,交给时间,情绪本身就可以慢慢平复一些。

每一个情绪的发生,其实在提醒我们,我们在意的这个点都有一个宝藏等着我们去开挖。换句话是说我们每一个负性情绪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我们的一些珍贵的期待。比方说需要就地过年引发的负性情绪背后,可能是我们对亲人的牵挂,对家人团聚的期待。在了解到哦,原来我这么不舒服,只是因为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家人团聚的期待啊。了解这写牵挂和期待之后呢,其实就可以开始想想,要满足这些期待,有没有除了回家过年这种方式以外的途径可以去实现的呢。比如,比如电话啊、微信视频语音啊等等,来传达我们的情谊。或是买一些礼物寄给我们的亲人。这些天我就在朋友圈里面看见,很多在外地过年的朋友就在晒自己收到的家乡的腊货,腊肉啊各种特产啊。我想,在我们咸宁过年的朋友,是不是也可以邮寄一些我们咸宁的特产给到远方的亲人来表达我们对家人的牵挂之情呢。

认知心理学认为,对同一件的事情,不同的理解方式,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当我们对不能回家过年这件事情进行不同的阐释,来做一个认知的重构时,也会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比方,通过不能回家过年发现有一些情绪的产生,让我更加意识到到家人对于我的重要性,那往后我就会更加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机会,这样反而会增强一个小家庭成员之间的粘度啊。然后,疫情防控是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每个人都做好各自的部分,这就是我们对珍惜的家的最好的守护,也是对我们最爱的祖国最好的贡献。

在接受了不能回家过年的现实之后,稍微平复一些我们的负面情绪之后呢,我们还可以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来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比如了解我们咸宁本地一些不同的过年的习俗啊,或者利用假期去吃一吃我们咸宁当地的美食,去附近的景点走一走。或是参加我们咸宁的新年活动,比如我前两天就在朋友圈里看见,我们市团委针对外地青年就地过年来组织的团团陪你过新年的活动。就觉得特别好啊。所以一定要关注我们的传媒,及时了解信息,积极参与。

过春节最重要的是仪式感和家人团聚的那种热闹氛围。即便是异地过年,也一样需要一些仪式感,才能告慰我们辛苦一年的经历。所以呢,要过年了,来个除旧迎新,给自己的房间做个大扫除,贴贴对联和窗花,营造氛围感。也可以来件新衣服,来支新口红,看场新电影,睡到自然醒。提前准备好美食和小吃,吃个丰富的年夜饭,不亏待自己。当然了,还可以和家人虽然身处两地,但可以同一时间,一起看春晚,一起期待来年的相聚。

王柳青,咸宁市中心医院同济咸宁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医疗及教学工作十多年,具有丰富的神经内科及心理科疾病临床诊疗经验。擅长于焦虑抑郁、失眠、慢性头晕头痛及其他各类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