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郑艳红 摄影 牛一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敢想敢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80年代的老牌研究生周冬青,就是这样一位敢想敢干的中国工业脊梁之一。17年前,他创办的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只有十几名员工,厂房破旧,设备落后,厂区路面泥泞。经过17年的卓绝奋斗,周冬青带领三六重工砥砺前行,成为湖北省起重机械最大资质制造商,获得“湖北名牌产品”、“咸宁市隐形冠军示范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获得国内多项技术专利,成为咸安区的纳税大户。一切正如三六重工厂区那幅象征真理的标语所写——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图为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冬青)
严于律己方能服众,17年来坚持考勤打卡
每天清晨5:50,是周冬青起床的时间,做事追求极致、内心渴求完美的他,总是将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床铺得像行军床,牙刷牙膏摆放得如阅兵方阵。6:30,他便来到公司打卡,开始处理一天的事务。这一坚持便是整整17年。
作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周冬青如果下午因为工作上的事出去,他要么办完事后赶到公司补打下班卡,要么第二天一早到公司补一张缺卡证明单。假如晚上有应酬下午需要早走,他也会主动写缺卡证明单送到办公室。即使因为加班或出差,在凌晨两三点才得以回家休息,他也会一大早来到公司打早勤卡,不给自己任何借口和理由延误打卡。
“我坚持上班打卡已经17年了,要想员工遵守公司规定,自己必须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对自己要求严苛的周冬青,也这样要求手下的员工。三六重工早上8点钟上班,晚1秒钟都算迟到,月底公布迟到名单。“既然制定了时间就必须严格遵守,多给几分钟的宽裕时间,只会让员工形成散漫的工作作风。”
“在三六重工,任何事情都是提前规划好的。出差前我们会把业务单位、时间节点、行走路线都确定好,把时间用在刀刃上,一天跑四五个单位。如果去省外出差,我们还会做一份出差计划书,将目标任务、人员分配、时间节点、注意事项全部都拟好发给每个人,这样做会让这个出差小团队的凝聚力更强,目标性更明确,从而将出差的效益最大化。”正是因为周冬青的以身作则和过硬作风,才使得三六重工的员工自觉自律,将遵守时间变成一种习惯。
知难而进背水一战,能做高尖难活才有竞争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周冬青心里很清楚,在咸安区,三六重工勉强算个“大企业”,但在湖北省乃至全国,三六重工却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小企业,能让同行刮目相看的是技术,而技术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摸索、研发、推倒重来、攻克难关,才能最终生产出一个个让客户满意的产品,一次次让同行惊艳。
“在特种设备行业,利润高的往往都是非标产品,很多产品都是国内之前没有做过的,非常具有挑战性。作为一个小城市的企业,我们要想和强者竞争,必须敢想敢干,必须让自己的技术达到顶尖,只有能做其它企业做不了的高尖难活,企业才有竞争力。”
2017年,央企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到三六重工考察,他们需要能在严寒环境下爬39°陡坡,且能在40多米高的钢拱桥任意位置驻车停靠的爬轨检查车。“之前国内只生产过能爬27°坡的产品,能爬39°陡坡的爬轨检查车,国内没有企业研发成功过,在行业内是一个空白,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周冬青也知道,如果其它企业能做,对方也不会找上门来,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如果签了合同,一旦研发失败,公司轻则赔钱,重则关门。一旦研发成功,公司不仅会成为桥梁检查车行业的顶尖企业,还将填补此项技术在国内的空白。深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周冬青决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签!
工期紧、难度大,周冬青一边分析之前同行研发大于27°爬轨检查车失败的原因,一边与同行业翘楚交流探讨理论知识。把难点、核心点进行分工,同时着手方案设计。为了研发的爬坡检查车符合要求,周冬青花了三四十万,在厂区架设了一座模拟拱桥。“这个项目让三六重工经历了4个月的煎熬,正是这种煎熬,让我们不仅承担了国内最大爬轨检查车的项目,而且收获了7个专利。当客户竖起大拇指称赞我们‘用专业创新了记录,了不起’的时候,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值得一提的是,客户要求的是39°爬轨检查车,而周冬青为了保证产品使用到项目上万无一失,在本来就异常艰难的情况下自发增加难度,最终为客户开发出令业界咋舌的46°爬轨检查车。“银西高铁银川机场黄河特大桥是国家重点项目,我们必须保证爬轨检查车万无一失!”周冬青坚定地说。
2018年爬轨检查车验收时,周冬青特意去银川机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当看到三六重工生产的爬轨检查车完美运行在黄河特大桥上时,他内心无比自豪,同时也波澜起伏。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三六重工只有一直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前行,才有可能成为中国特种设备行业的科技领军企业。
追求完美创造极致,用心打造世纪三六百年重工
在三六重工,实行严格的“一机一档”制度,每一个产品都建有一份详尽的档案,包括合同、设计图纸、供应商记录、加工记录、检验记录、合格证、加工者姓名等,让每一个产品都有源可溯,让每一个产品在若干年后都有据可查。
“做事留痕,这一点非常重要。一旦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我们一翻档案就可以查到是谁的责任,这样做并不是要处罚谁,而是警醒下次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一旦用户需要维修时,也只用把机器上的档案编号报给我们,就可以快速溯源,加快维修进度。”
每个来三六重工的新员工,都会收到一份特别的岗位作业指导书,连清洁工都不例外。“有了这份岗位作业指导书,员工就知道工作该怎么做了。”周冬青笑着说,从他手下出去的员工,其它企业都抢着要。在他的严苛要求下,技术中心副主任范晓霞从一个大学生成长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高层次人才、中国特种设备行业第一个全国女劳模。
“这17年来,三六重工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解决生存问题的创业阶段,当年创业时我和同事一起打了半年地铺;第二个阶段是做厂房、买设备的发展阶段,那几年我们年年投资扩大厂房,有了规模才能更快地发展;第三个阶段是打造品牌阶段,我们不断承揽大项目大工程让技术持续得到提升,不断用新专利新产品在行业里树立三六的品牌形象;2018年至今是三六重工的第四个阶段,也就是再升级阶段,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出发,在技术创新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世纪三六、百年重工’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周冬青坚定地说。
(见习编辑 雷申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