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余育雄 邓超 徐春梅)咸安区双溪桥镇三桥村位于咸安、大冶、江夏三镇交界处,近年来,这里大力发展蔬菜、花卉等产业,一个重点贫困村悄然蜕变。这次“新春走基层”,记者就来到了这里。
3月2日,记者沿着三桥村两公里长的通村公路看到,一座座蔬菜大棚、花卉大棚整齐排开。趁着天气晴好,新搭建的大棚内十几个村民正在抓紧培育非洲菊的新苗,一片繁忙景象。
而就在大棚不远处的村民家门口,热闹非凡。红的、黄的、粉的…各色的馨香花朵一堆堆的放置于空地上,女人们各坐着一把小矮凳,满脸笑容地拉着家常,手上一刻也不闲地给花朵打上简易包装。
三桥村是咸安区2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6年,咸安区委书记李文波调研后,提出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绿色蔬菜产业脱贫致富的思路。当年4月,三桥村引进四季腾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600亩土地种植苕叶尖,次年又流转1000亩土地,增加了松花菜、卷心菜、红菜苔、丝瓜等大路蔬菜种植和季节性轮耕种植,同时,将薯尖制成薯尖汁和薯尖饼干,推向市场,实现了一二产业融合发展。
除了蔬菜基地和花卉基地以外,三桥村还创办了温氏养殖基地、瓜蒌基地,光伏发电站,几个基地,每天的用工量高达上百人,仅蔬菜基地,每年就为村中劳动力发放工资近300万元。
59岁的李银桂是三桥村村民,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她告诉记者,原本家里情况都还好,一家人在外打工,日子虽不富裕却还算不上贫困,但是在2015年的冬天,儿子却突然发生了意外。“他在我们那个电站的桥上,不小心摔了下去,导致两个大腿骨折。在武汉住院80多天,昏迷了16天…我从来不想那个事…一想就…”说到这里李银桂忍不住哽咽了起来。
就这样,李银桂一家因儿子的意外导致贫困。
去年村里引进了花卉种植基地,很多村民跟李银桂一样在基地做事,负责搭棚、挖沟、栽花、采花、包装等等,工作就在家门口,而且比较轻松,收入也比以前种田高得多。
李银桂:
该享受的政策我们都有。村里搞养鸡场,每个月、每年养鸡场还会给我们分红。收入也还可以,一个月大概最低两千块钱,两千多,每个月都有事做,在家门口,什么都方便。
据了解,三桥村花卉种植基地投资200万元,开辟非洲菊基地140亩,每年可实现产值150万元。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打算再扩大120亩面积,种植香水百合等其他花卉。
记者:有多少人在你们那里做事呢?
花卉基地负责人 刘俊贤:
很难说,我们多的时候四五十个也有,少的时候几个人也有,这要看地里的事情来决定的,比如,锄草、栽苗,那都是需要大量人工的,还有搭棚,像我栽苗的时候一般要35到40个人,这些人都是三桥村村民。
咸安区委办驻村工作队队员吴溢华介绍说,近两年,为了增加村里的集体收入,发展产业,他们还帮忙建了60亩温室大棚,并且今年要新建200亩左右的果园,目前,果苗已经全部种植下去。
咸安区委办驻村工作队队员 吴溢华:
我们第一个是带他们出去考察学习,最后确定了,我们要建60亩的温室大棚,投入接近300万,第二个我们考察的成果是我们已经试种了五亩贵州的辣椒,这个辣椒试种了,产量也可以,产值也可以,味道也可以,我们准备在今年全面铺开,鼓励我们的农户来种植,我们找个合作社统一来销售。
五年前,三桥村没有集体经济,还欠下30万元的债务。如今村集体每年收入直逼5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逾17600元。三桥村扶贫经验已被国家扶贫开发杂志刊登采用,被市扶贫办列为全市精准扶贫十大典型经验。
(见习编辑 余梦婷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