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天地 大有可为 2021年乡村振兴这么干!

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其实,自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广阔天地,未来仍大有可为。

农业积极拥抱产业化

在各项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乡村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加快培育,现在全国已经建立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1个,带动各省和市县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3000多个,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00多家,农业产业强镇800多个。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已经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支撑和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我国农业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也呈现上升趋势。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279万家与农业相关,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其中有限责任公司超50%,个体工商户占比超17%。

从地域分布来看,江苏省相关企业数量最多,约23.7万家,占全国的8.59%,山东省紧随其后,拥有23万家农业相关企业,占全国的8.5%。2020年我国农业相关企业数量注册量及注册增速均为5年最高,新增注册企业数量超61万家,注册增速超21%。

美丽乡村宜居又宜业

过去提起农村,人们能想起的形容词总是与“脏、乱、差”有关,破败的房屋,泥泞的道路,到处堆积的杂物……近年来,我国大部分村庄的村容村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以上,2018年以来累计新改造农村户厕3000多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行政村,全国排查出的2.4万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中99%已完成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有新的提高。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出,重大疾病防控持续加强,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医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着农村医疗保险的福利政策。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底,全国共设3.6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139.0万张。

截止到2019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达到11.75亿人次。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农民获得感十足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增长6.9%。增速连续数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贫困人口较多的广西、四川、贵州等七省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均高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与去年相比同比增长2.9%。其中人均消费支出占比最多的为食品烟酒、居住和交通通信。

2021年乡村振兴就这么干!

2021年3月5日上午,首场“部长通道”正式开启。以农业农村部部长的身份首次出现在“部长通道”上的唐仁健回答了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问题。

唐仁健坦言,我们经过八年的努力,脱贫攻坚已经完成,“两不愁三保障”都解决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面貌变化很大。但是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很多只是到了行政村,村以下到户还有很多卡点和堵点,短板、弱项主要在这块。

唐仁健表示,第一方面,编好规划。按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今年县一级的国土空间规划要基本编制完成,完成以后,要在此基础上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之所以强调实用性,就是要照顾农村的特点和农民的需要,方便他们改善生产生活。

第二方面,建好硬件。硬件主要是水电路气讯,这方面以前也在搞,往后我们主要倡导和推动向村去覆盖、向户去延伸。尤其是推动那些既有利于生活方便、又有利于生产条件改善的设施建设,“一篇文章两做”。比如行政村以下的路,通村的道路、村里面的主干道,还有连接周边那些基地的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还要建设仓储设施和冷链物流,解决好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问题。

第三方面,抓好软件。软件主要是社会服务和乡村治理。社会服务这几年变化非常大,今后要继续提升,力求让农村的上学条件、医疗条件、养老条件更好一点,保障水平更高一点。乡村治理主要是乡风文明和社会事业发展,力求通过努力,形成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和淳朴的民风,让农村的社会风貌和农民的精神面貌再上一个新台阶。

来源:新华网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与农村部、乡村振兴局、新华网、北京日报、天眼查专业版

(见习编辑 雷申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