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岭镇 革命苏区的精神回响

云上咸宁报道(嘉鱼台记者 张升明 雷平 通讯员 张海丽)嘉鱼县西南方向18公里,有一个小镇,名叫高铁岭镇,那里群山蜿蜒,山林竞秀,绿水环绕。

在这里,曾经有一群群热血青年,仁人志士,他们以山水为掩护,为争取民族解放,人民自由,甘洒热血,不惜牺牲,谱写出一出出悲壮而浩然的英雄史诗。

清明时节,我们来到高铁岭镇,听到了许多革命英雄们的传奇故事。而在大岩山上的陆水烈士陵园,我们凭吊了52位长眠在苍松翠柏间的革命烈士。他们的事迹,不仅让我们肃然起敬,也让每一位前来这里祭扫的人们满怀敬仰。

苏区政府的浩然正气

1927年9月9日,在嘉鱼县爆发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起义军有赤卫队和农协会会员以及当地百姓共3000多人。他们打土豪,斗劣绅,打响了反封建、反压迫的嘉鱼革命第一枪,史称“米埠暴动”。

“米埠暴动”后,起义军在大岩山建立革命根据地,部队分驻仙人洞、孙家祠堂、高家祠堂等地。大岩山,就在今天的高铁岭镇陆水村一带。而这里,就是当年湘鄂赣、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9年春,中共鄂南特委派钱伯川到今天的高铁岭镇八斗角村一带发动群众。11月,鄂南中心县委组建河北(即陆水河以北)工作组,派组长孙家洪、副组长周洪金、王佑尔等人,以高铁岭镇官社孙家、佰鱼塘周吴家为中心,于八斗角、仁安岭、咆哮岭、高家铺、高铁岭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农民赤卫队,开辟苏区。至1930年9月,苏区赤卫队发展到200多人,并建立了一支60多人的农民赤卫军。10月,在下官社孙家成立七区苏维埃政府,同时在上官社孙家成立七区八乡、黄平畈成立七区三乡苏维埃政府,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反封建、反压迫、打土豪的革命运动。

苏维埃政府的成立,被当地反动政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1931年5月,嘉鱼县国民政府成立“清乡分局”,由杨天申任大队长,开展反共反人民的镇压。杨天申带100多人枪,联合地方土豪劣绅等地主武装,对苏区形成包围之势。

面对严峻形势,苏区政府果断应对,采取分兵出击、游击夜袭等战术,多次击溃杨天申,共毙敌30余人,俘虏10人,缴获步枪30余支,子弹万余发,苏区政府一下子威名远扬,反动武装纷纷退避。

1932年3月20日,由于部队转战外地作战,苏区武装力量空虚。这时,内奸孙清如瞅准机会,向杨天申告密。得到信息后,杨天申立即纠集杨山、百合、峡山、大岩、漆家山、阮家山、石塘及白驹、黄龙、劈精等地10个“清乡团”3000多人,于25日从东、西、北三面向苏区发动进攻。

当时苏区只有100多名赤卫队员,大家一边掩护群众及区、乡机关转移,一边由周洪金、王佑尔带领10多名赤卫队员吸引敌人火力。

周洪金、王佑尔边打边撤,最后由于弹药耗尽,在今天的赤壁市栗柴港附近,身负重伤,不幸被俘。此役,苏区军民阵亡370多人,其中赤卫队牺牲53人。周洪金、王佑尔被俘后,誓死不屈,惨遭杀害,壮烈牺牲。

苏区政府虽然最后失陷,但他点燃的革命火种,却依然在当地不灭燃烧。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至今仍然活在当地群众心中,生生不息,口耳相传。

1979年,嘉鱼县为隆重纪念这些革命英烈,在英雄们战斗过的地方,大岩山脚下修建了总占地面积13000平米的烈士陵园,并将烈士遗骸归葬于此。从此,一股凛然正气,就在青山绿水间,浩浩荡荡。

抗击日寇的挺进支队

每年的清明节,嘉鱼县各界人士都要到陆水烈士陵园给英雄们扫墓、献花,祭奠英烈,表达哀思。这其中,有一个人,每年都会悄悄地来,在这里祭扫之后,又悄悄地走。这个人叫萧海亮,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双人跳板跳水冠军的获得者。

萧海亮的爷爷,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四十团团长萧刚,就长眠在大岩山上的陆水烈士陵园。

萧刚,安徽省金寨县肖家庄人,1919年2月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逃荒流落他乡,被红军救下,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并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受李先念师长派遣,刚就任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四十团团长的萧刚,率部来到嘉鱼县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在艰苦的长征战斗中,练就了萧刚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到达嘉鱼后,萧刚多次联合新四军嘉蒲临挺进支队,对日伪军进行了有力抗击。

1945年5月9日,萧刚运送一批缴获的枪支弹药途经大岩山、高铁岭。行至张银山宿营时,听说高铁岭镇驻有敌军一个营,经常劫财绑票,残害百姓。萧刚决定帮助嘉蒲临挺进支队,拔掉这个拦路虎,为民除害。当天夜里,在嘉蒲临挺进支队大岩去区武装中队的配合下,高铁岭之战很快结束。此战歼灭了大部分敌人,俘虏四五十人,缴获武器弹药无数。战斗结束后,萧刚查看战场,用手电筒看地图时,被一装死残敌冷枪击中,不幸牺牲。

“萧团长待人谦和有礼,作战勇敢机灵。他性格也开朗活泼,没有任何架子。”在采访中,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至今对萧刚还记忆犹新。

1975年,嘉鱼县政府决定将萧刚烈士遗骸迁葬于龙潭山烈士陵园。迁葬那天,当地村民自发为烈士送行者达1000余人。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见到萧刚烈士的那颗金牙之后,情不自禁,痛哭失声。

革命精神的永续传奇

“从小就知道爷爷是烈士,因为小时候,这张革命烈士证明书就被爸爸时常拿出来教育我们。”面对我们的采访,龚小平显得很淡然。

龚小平是陆水村三组的村民,也是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的爷爷龚仕华,当年鄂南中心县委七区八乡赤卫队队员,1932年2月,在大岩山七星洞执行任务时,因叛徒告密被铲共团抓捕,后残忍杀害在高家铺祠堂。

龚小平以前在外地打工,因为患了严重的痛风,丧失了部分工作能力,只能回到家中。可是家中还有92岁的老母亲要赡养,还有个孩子读书要供养,仅靠妻子一人打工,日子过得确实拮据。

“他们家以前住着一套土坯房子,可能是上世纪50年代起的吧。”陆水村村支书高兰林介绍说。记忆中,龚小平是一个很能吃苦人,多年来,生活虽然清苦,但从来没有找过村里提出任何要求。

“我们也从来就不知道他们家是烈属。”说起龚小平家的烈属身份,70后的高兰林满脸愧色。

龚小平说,他父亲生前就说过,不要因为烈属的身份就去找政府提要求,人要靠自己自力更生,不能给祖上丢脸。所以,他一直谨记父亲教诲,没有向任何人说起爷爷,天长日久,村里的老人逐渐故去,他家的烈属身份也就被人遗忘。

2019年,精准扶贫工作组见龚小平家的土坯房子实在破旧,决定帮他家重建新房。就在拆除旧房的时候,工作组见到龚小平捧出一个已经发黄的镜框,过去看时,才赫然发现,他的爷爷竟然就是当年的赤卫队员。

“我们这一块的人,对英烈都是十分崇敬的。村里山林上万亩,曾经有很多老板来这里要求开发,可是村民大会就通不过。”高兰林介绍。因为村里人都知道,在连绵的群山中,有着当年先烈们洒过的汗水,流过的鲜血,还有他们宝贵的生命。村里人不希望有任何开发,打扰到先烈们的宁静。

当得知龚小平家是烈属后,政府给他家起房子,远近的村民,有空的都来帮一把。龚小平的虾池,稻田,也经常有村民过来搭把手。

现在,龚小平在扶贫工作组的帮扶下,乡亲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艰苦奋斗下,承包有20多亩龙虾池,40多亩稻田,每年收入也有上十万左右,一家人日子也逐渐红红火火。

“作为烈属,龚小平一生清苦,也不吃祖上的饭,这就是革命的精神,这就值得我们敬佩。”采访结束,村民们对龚小平的评价,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这回响,就是革命精神永续的回响!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