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小城背后的发展大引擎——江西省共青城基金小镇探秘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王庆明 高林伟)共青城市,江西省北部县级市,总人口22万。

2020年,这个不沿边不靠海的赣北小城在经济下行压力中逆势上扬,财政总收入37.6亿元,增长36.3%,增幅居江西省第一,在江西省的排位由41位跃升至20位。

“今后五年财政收入翻番突破100亿元。”今年年初,共青城市市长卢治轩在描绘该市“十四五”发展蓝图时掷地有声。

为什么共青城市发展会如此迅猛?他们的底气和力量来自哪里?又能给咸宁市的发展提供哪些可借鉴经验?

4月8日至9日,记者跟随咸宁市专题调研组到共青城市考察发现,基金小镇为该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一探小镇:江西绿色金融发展的靓丽名片

(图片来源:共青城发布)

最美人间四月天。沿着共青城富华大道向南跨过南湖大桥,就到了共青城市南湖新城。一路上,绿树成荫,生机盎然。

共青城基金小镇就坐落于此。

共青城基金小镇始于2011年成立的全国首个对冲基金园——共青城对冲基金产业园。2013年4月正式更名为共青城私募基金创新园。2014年3月,共青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基金小镇的构想,2017年5月共青城基金小镇启动建设,2020年全面建成。

十年来,经过了艰难探索、业界认可、快速发展,资本汇聚四个阶段,共青城基金小镇得到了中国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和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落户企业数量、企业纳税额均成几何倍数增长,成为赣江新区的金融服务中心、长江中游地区私募基金聚集区、中国投资类企业的首选注册地。2018年-2019年,共青城小镇蝉联“中国最具影响力基金小镇”称号。在采访中,我们一个小时内就先后遇到了三批前来学习调研的外地考察团。


“共青城基金小镇——是全国唯一设在县级城市的基金小镇、是全国唯一从设立开始风险管控就非常规范的基金小镇、是全国唯一一个从设立开始没有发生一起非法集资的基金小镇。”中国证监会私募部对共青城基金小镇给出如是评价。

截至2021年2月底,基金小镇入驻企业累计达6042家,认缴资金规模累计达3772.26亿元,1-2月累计纳税11.81亿元。上市公司超过300家,国企央企超170家,其中有59家“中字头”企业。

二探小镇:基金“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如何把金融“活水”引到实体经济,助力产业发展?

作为资本聚集高地,历经多年发展,定位为“做资本洼地、不做总部经济,让经济服务实体、助推双创发展”的共青城基金小镇,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绿色金融发展之路,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也日益显著——

扶持高新企业。充分发挥资本迷恋技术的天性,基金小镇以资本为纽带,吸引了孚能科技、爱驰汽车、联智芯片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在江西聚集。入驻基金投资江西孚能科技1.5亿元,目前投资股权估值超22亿元,该企业成为了江西省首家独角兽企业,科创板已上市;投资江中食疗3.18亿元,用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打造智能化、一体化的现代食品车间。

助推创新创业。坚持“科教立市、双创兴城”,共青城基金小镇已经成为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绿色金融平台和赣江新区资本洼地。2015年起,共青城市每年举办全国青年APP大赛,小镇基金积极参与,首届大赛吸引了5562个项目参赛,第二届大赛吸引了6378个项目参赛,短短两年时间内成功孵化项目90个。同创伟业、无极道等机构共同投资了50多个优秀APP项目,比如APP“智爱宝贝”、APP“图样单词”、APP“嘿设汇”等,其中“嘿设汇”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目前估值已达到3亿元。

打响私募品牌。共青城基金小镇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城市基金小镇,利用私募基金集聚效应,率先吹响“向资本市场要力量”的号角,吸引了全国众多资本大腕、行业精英、学界大咖和中字头、国字号、知名上市企业的高度关注、慕名前来,不但填补了江西在金融资本界的空白,更让全国关注了江西,逐渐成为江西绿色金融的新品牌。截止至2021年2月底,东方资产、信达资产、华融资产、长城资产等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景林资产、同创伟业、复思资本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的基金公司,中投中财、中航工业集团、中金公司、中国电子、中粮集团等59家“中字头”企业和腾讯控股、奇虎360、分众传媒等392家上市公司纷纷入驻。

普及风险教育。共青城市私募基金创新园投资者教育基地于2016年10月正式成立,旨在更好服务证券期货、私募投资者,帮助众多投资者掌握证券期货、私募知识,认识投资风险并掌握风险防范措施,知悉权利义务,树立正确投资观念,理性对待投资,增强投资者自我保护能力。2017年6月获得江西证监局颁发的首批江西辖区“省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牌照。投资者教育基地成立以来,运作良好,借助基金小镇现有的入驻企业以及在业内的影响力,通过多种线下形式,与投资者互动,开展了60次丰富多层次的投教活动,参加人数近万人。

截至2021年2月底,共青城基金小镇入驻企业对外投资实体项目4746个,涵盖金融业、采矿业、新能源、半导体、芯片等各个行业。其中:投入江西产业的项目1098个,资金规模达237.01亿元;投入九江产业的项目274个,资金规模达47.95亿元;投入共青城产业的项目244个,资金规模达43.86亿元;投入绿色金融产业的项目435个,资金规模达50.99亿元。

三探小镇:“店小二”式服务让企业落地生根

基金小镇为共青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什么这座鄱阳湖畔的小县城能吸引并留住如此多的基金机构?

“曾经有一家机构离开我们这里了,但没过多久又申请回来。我问他为什么出去了又要回来,他说,还是你们这里办事快捷省心。”共青城市税务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共青城基金小镇,“店小二”式的服务总能给企业留下深刻印象。

“9时,客户提交信息资料;9时30分,出具了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同步将公章刊刻、银行开户、发票申领等事项推送至相关职能部门;11时,公安部门完成公章刊刻;12时,银行收到企业开立基本户信息,13时全部流程走完……”这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北京国泰瑞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共青城注册基金的一幕,从资料提交到办结,所有手续用时不到4小时。

2019年7月22日,全国取消企业银行开户许可证。共青城优化办事流程,率先实施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实行企业推荐、小镇把关、金融办审批、市行政审批局注册的“互联网+并联审批”制度,通过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特别是在登记注册上,16个环节审批事项,全部可在网上同步办理,且入驻企业只需参与其中的2步。投资者从递交材料到注册再到领证,最快只需要4个小时,被客商赞誉为“共青速度”。基金小镇全程代办企业入驻,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投资者少跑腿,让基金投资者获得了同实体企业一样的服务和尊重,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纷纷点赞。

“以前成立一家公司,如果合伙人众多,大家分别需要在一张合同上“串联”签署,一个人签完才能下一个人签,效率极低。共青城市先行先试“分页签署”业务模式,让签署方“并联”同步签署,再于一处合并签署资料,大大加快企业注册速度。”北京国泰瑞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此外,基金小镇还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税务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投资协会、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天职会计师事务所、大成律师事务所等80余家优质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为小镇提供庞大的高层次人才支撑,全面提升了小镇的“软实力”。

“基金放在共青城,我们很放心!”继在共青城市注册设立银泰嘉铭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银泰华盈投资有限公司又成立了银泰嘉杬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共青城基金小镇连连点赞,“基金注册省时省力,体现了服务便捷性、人员专业性,还有很多细节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

“培育新兴产业,政府先行逐新的勇气和优质的服务尤为重要。”共青城市私募基金创新园服务中心主任李丽珍介绍说,在基金产业发展之初,共青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走出去,到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学习,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同时,与中国基金业协会、中国投资协会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每年举办全国私募创新论坛。“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金融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赣江新区的绿色金融中心、长江中游地区私募基金聚集区、全国绿色金融赋能新经济的示范区。”

四探小镇:“一业兴”带来“百业旺”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基金小镇“一业兴”也带来了“百业旺”。

依托基金小镇,共青城市建起了人力资源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互联网教育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形成了“一镇五园”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人才+资本+产业”发展新路子,有效助推共青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我们与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亚马逊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在全球有40多个海外仓。主要是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球开店指导、全程培训服务,帮助他们开拓全球市场。”

在跨进电商产业园,江西必创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招商主管熊青在接待来访客商的间隙,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这里对营商环境非常重视,为我们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去年疫情期间我们签约入驻,目前已经聚集企业300多家。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实现进出口额5亿美元。”

据了解,跨境产业园计划3年内实现“1315”目标:孵化1000家本地跨境电商企业;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引进100家生态链配套企业;打造5万人以上的创业社区,成为百亿级跨境电商产业生态综合体。

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忙碌。该园着目前入驻企业525家,聚集了英格玛、北京外服人力、上海仁联等国内百强人力资源机构。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完成税收收入5.4亿元。

在数字经济产业园,该园入驻企业已达90多家,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实现税收6.5亿元、增长近3倍。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共青城市“一镇五园”产生税收占比超过全市的2/3。

“实践证明,瞄准新产业,不遗余力地做优做强,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出路。”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