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名湖北科技学院的师生先后走进浮山街道办事处抗美援朝老兵李用祖和陈安咸家中,聆听两位老战士回忆过往峥嵘岁月,感悟英雄力量。
李用祖:“一心想着保家卫国,无惧危险和艰苦。
李用祖老人于1951年入朝作战,编入15军15师部队,1955年因表现优秀、组织认可而入党,1957年10月复员。今年已经92岁高龄,依然精神抖擞、思绪清晰,见到这些可爱的学生,他拿出参加抗美援朝的证明和勋章,并仔细讲述了71年前的抗美援朝战斗经历。
“我要去,我一定要去!”李用祖坚定地说道:“当时我是马桥镇民兵,我母亲极力劝阻我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方面是担心我的安危,另一方面是家里的活没人干,但我一门心思想要去保卫国家,做一番大事业,哪里还想得到危险和艰苦。”当学生问起生活条件怎么样的时候,他笑呵呵地说:“我觉得条件不艰苦,苦中作乐、危中有乐,当时当兵还能吃到米饭和饺子嘞!在家里的时候只能吃上红薯、野菜、树根。”
“行军前往上甘岭途中,为了躲避美军的耳目,只能抄小路走,行军5天5夜,忍饥挨饿到达了目的地;通过封锁线的时候,只能一个一个往前冲,前一个牺牲或重伤,后一个补上,前仆后继一步步向敌人推进,一心就想把美军击败,一点儿都不知道害怕。”李用祖回忆,有的战士临死时都保持着扣板机的姿势。“后来我的右脚中弹了,被移到后方治疗并帮助厨师打饭。”忆起当时的壮烈场景,老人眼中不禁噙满泪水。
“一个班打仗,百分之六十的人或负伤或牺牲,战友们一路上慢慢减少,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曾害怕、不曾退缩。保国卫家,有国才有家,保卫国家才能保护我们千千万万的小家庭,孩子们!现在我们生活得如此幸福、安定,一定要感谢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老人激动地说道。
陈安咸:“比起失去生命的战友,我这点小伤又算什么呢?”
老战士陈安咸居住在盘泗洲社区。1933年4月生,1952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同年入朝作战,1953年因表现优秀于阵地火速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复员回乡。在抗美援朝战斗中,经历了上甘岭战役、1953年5月的夏季反击战役,曾立功2次、获队前嘉奖5次、会议嘉奖3次。
“那时候,美国佬天天拿原子弹威胁我们,我们咽不下这口气!”凭着这股自强不息的精气神,陈安咸毅然决然地靠着双腿走到武汉与志愿军大部队汇合,然后从武汉乘船开赴朝鲜战场。
“跨过鸭绿江到达朝鲜战场后,我被编入机枪排,那时我军作战装备匮乏,子弹尤为珍贵,为了让战士们尽快熟悉机枪,日常训练中,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做出手枪形状,左手掰着右手大拇指,瞄准目标,嘴巴发出嘟嘟嘟的声音……”老人边说边用手比划着,看着不免心酸。
“部队给我们发了水壶和衣服,记得在行军途中,天气酷寒,水壶都结冰了,给我们前行造成了负重障碍,依然背着继续往前行走,因为它可能是我们前行的唯一保障。”陈安咸回忆。
同年10月打响的上甘岭战役,令陈安咸终身难忘。
“联合国军”武器精良,补给充足,美军飞机在头上不断盘旋投弹轰炸,地上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引来无数弹药的密集打击,大家白天只能隐藏在山洞里,利用晚上进行反击。
“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不怕!”陈安咸说。水资源在当年的战场上比吃的还要奢侈,他只能靠“舔石头”取水,实在渴得不行了,就请队伍里的四川战友讲故事,聊家乡美味的酸菜,以“想酸止渴”。最艰难的时候,拿着毛巾放在洞口(洞口比较潮湿),等毛巾吸了水,然后接着拧出来的毛巾水打湿嘴巴。
说到上甘岭猫儿洞里一个苹果的故事,老人笑了,在断水断粮的环境里,尽管个个嗓子都“冒烟了”,全排唯一的一个苹果,谁也舍不得吃,每个战士都是放在鼻子前闻了闻,然后传递给下一个人。“那会儿吃的太匮乏了,有一个苹果都是奢侈品。”
1953年5月中旬,志愿军发起夏季反击战役,先后对“联合国军”进行三次不同规模的进攻。在一次进攻中,陈安咸冲锋在前,不慎被流弹击中小腿,被送到后方治疗。但陈安咸在医院只待了不到一周,就跛着脚归队,继续赶赴前线作战。
“医疗物资太紧缺了,哪怕是盐水都极为昂贵,我不能占用战友们的医疗资源。”陈安咸指着小腿上的伤口说:“比起失去生命的战友,我这点小伤又算什么呢?”
复员后,陈安咸老人积极带队修铁路、修水库,全身心地参与到祖国建设中。
在采访结束后,这些学生纷纷表示,要永远铭记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精神,汲取抗美援朝精神力量,将责任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来源:云上咸安(通讯员 全淑芳 王少宣)
(见习编辑 杨紫妮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