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国家邮政局发布2020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1259.1,同比提高26.1%。从一级指标来看,发展规模指数为2831,同比提高28.3%,发展速度优于预期;服务质量指数为196.5,同比提高18.4%,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发展普及指数为416.5,同比提高7.1%,发展均衡性明显增强;发展趋势指数为100.8,同比提高21.2%,继续保持良好发展预期。
图片来源:国家邮政局官网
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快递市场规模承压增长。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全年业务增量近200亿件,增速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快递业务量连续7年稳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六成以上。快递企业日均快件处理量超2.3亿件,同比增长35.3%;最高日处理量达6.8亿件,同比增长25.9%。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下,行业增长远超预期,为宏观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支撑。全年快递业务收入完成8795.4亿元,同比增长17.3%。在竞争日趋加剧的情况下,呈现出市场主体扩容、件量增长、单价走低的运行特点。
同时,区域协调深入推进。一是中部地区势头强劲。2020年,中部地区业务量首次突破百亿件,达110.9亿件,同比增长35.2%,比全国增速高4个百分点,在全国业务量中的比重达13.3%,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达1046.7亿元,同比增长23.5%,在全国业务收入中的比重达11.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除湖北受疫情影响业务量增速放缓外,中部地区其他省份增速均超2019年,其中山西、河南、江西、湖南、安徽等省持续发力,业务量增速均超40%。二是城市间更加均衡。2020年,省会城市和一线城市快递业务量外移明显,省会城市共完成快递业务量304.3亿件,同比增长19.3%,低于全国增速11.9个百分点,在全国业务量中的比重为36.5%,首次跌破40%。20个省会城市进入业务量前50名,比2019年减少1个。北上广深业务量增速均大幅低于全国平均增速,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群增速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增速。作为承接城市的石家庄、长沙、合肥、揭阳、汕头等城市,增速均超40%,成为拉动地区经济的重要力量。
此外,产业协同深入推进。快递业有效发挥“连接千城百业、联系千家万户、连通线上线下”的优势,从服务产业链向服务全领域转型升级,产业协同更加紧密,融合共享能力明显提升。在与电商协同发展方面,快递业从服务传统电商向服务微商、网络直播等新型电商拓展,支撑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9.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4.9%。在与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方面,快递业加速嵌入现代农业产业链,累计形成业务量超千万件的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60个、超百万件的项目260个,农村地区收投快件超过300亿件,带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销售超1.5万亿元,对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方面,快递业深度融入汽车、消费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制造领域,形成仓配一体化、入厂物流等融合发展模式,形成覆盖相关领域的供应链服务能力,累计产生快递业务收入超百万元的典型项目1087个,有效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图片来源:国家邮政局官网
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快递发展成果惠及各方。快递企业日均服务4.5亿人次,相当于全国每天有1/3的人享受快递服务。人均快件使用量约59件,同比增加14件,增幅明显。快递业务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8.7‰,同比提高0.11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增速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7.5倍。快递员权益保障备受关注,社会认同度稳步提升,新增社会就业20万人以上,对提振发展信心、实现稳定运行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快递末端网络多元共享。2020年,快递业进一步加密末端服务网络,创新末端服务模式,健全末端服务体系,提升“最后一百米”服务能力。主要城市布放智能快件箱(信包箱)达40万组,全国共建成快递末端公共服务站11.4万个,多元投递模式日益完善,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寄递选择。
此外,快递进村取得实效。2020年,快递业加快农村地区发展步伐,网络下沉取得积极进展。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8%,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在“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的强力推动下,快递企业积极践行“交快”“邮快”“快快”“商快”等合作模式,从“快递下乡”向“快递进村”升级。快递业以农村快递网络的布局优化为基础,以产业扶贫为着力点,积极服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110个脱贫摘帽县形成122个年业务量超10万件的“一县一品”项目,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提供有力支撑。
报告预计,2021年快递业务量将超千亿件,同比增长20%。快递业务收入将超万亿元,同比增长18%。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杨虞 波罗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见习编辑 雷申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