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分“专注国内985高校和海外名校学生”的婚恋平台上,学历成为进入相亲局的入场券,参与者必须提交学历、学位相关证明,通过审核后才能挂牌发帖。
在“高端限定”的相亲局里,人们更容易收获爱情吗?
常春藤优先,“985”成最低门槛
就读或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院校,学历高、收入高、家庭好、工作稳定、气质独立……这是大多数“高学历限定”相亲平台的嘉宾画像。“有需求就有市场,名校学生希望找到同样优秀的人,这无可厚非。”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余媛说,尽管自己在择偶中并不介意对方学历,但她认为有这样的高端交友平台也挺不错,“对学历有要求的人可以选择这样的平台,不在乎学历的也可以选择其他平台”。
赵光明毕业于北京一所知名211高校,在他看来,学历是一种资本,而高学历更是一种稀缺资本。“每年能考上本科的有多少人?能考上985、211高校的更是少之又少。”他认为,重点大学的录取率不高,因此学校成为择偶中的一个筛选因素并 不奇怪。
学历成为过滤的筛子,入场后的竞争同样激烈。
“985内部也有歧视链,而且相比研究生学历,大家会更看重你的本科院校。”自嘲为来自“末流985”的小任说,尽管都是重点大学,但学校排名越靠前、学校名气越大,则距离歧视链顶端越近,学生也更容易产生优越感。
浙江安吉的古装游园相亲会 黄宗治 图
精准定位,“高端局”的门当与户对
从公园相亲角里为孩子操心的父母,到把相亲当作“应聘”的青年男女,相亲市场上差异化的分类其实并不罕见:如体制内相亲群、同户籍相亲群、留学生相亲群、硕博相亲群等。他们在精心圈定的小范围内挑选相亲对象,通过设定各类门槛实现“去粗取精”。
毕业于常春藤名校的彭杰和前女友在一个海归相亲平台上认识,尽管学历相当,但两人最终还是因为性格不合而分手。不过,这并不影响彭杰依旧将学历作为一个重要的择偶标准。“我很明确知道自己想寻找什么样的配偶,所以先筛选、再交往,能降低试错成本。”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小陈参加了好几场“985相亲局”,也认识了不少男生。“还有相亲对象告诉我,他各方面的条件都符合我对理想型的要求。”小陈说,聊天的时候都挺愉快的,但彼此之间还是不会互生好感,“就是没有感觉,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的相似,是物质方面的门当户对,而学历方面的匹配或许是精神层面的门当户对。”余媛说,精准细分的相亲平台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成功率,何乐而不为呢?
真爱不设防,让爱情和婚姻回归本真
“一方面,年轻人要找灵魂伴侣,但另一方面,其实他们的择偶标准和方式,与传统的媒妁之言并无太大差别,仍然是一种以爱情为名义的‘精打细算’。”社会学学者钱岳说。
如何回归爱情和婚姻的本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任洁认为, “门当户对”的观念在当下依然没有过时。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综合了财富、职业、学历等测量指标的“社会经济地位”越相似,促进感情发展的几率的确会越高。不过,在任洁看来,用心相处、相知才是在择偶中了解彼此的最好渠道。“你见到一个人,聊天过程中能否聊得来、对问题的看法是否一致……这些比学历筛人更有效。”任洁说。“把人用标签简单粗暴地分成三六九等或许会让年轻人错过很多缘分,男性和女性都应在择偶中保持更开放的心态。”钱岳认为,人是多面又复杂的,教育成果、性格、价值观、对待婚姻家庭的态度等,是择偶者需综合考虑、也是当代社会应倡导的多元评价体系。
来源:半月谈
(见习编辑 雷申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