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袭港下雷——党员干部讲党史⑮

主办单位:咸宁市史志研究中心

本期讲述人:咸安区史志研究中心 万默

△点击收听音频

雷同,1916年出生,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石城村大屋雷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咸宁县国民自卫第二大队指导员兼第一中队指导员。1939年后,先后任中共阳(新)通(山)工委书记,汉川游击大队教导员,鄂东独立团第一连指导员,中共黄陂县委书记,鄂南中心县委常务委员,咸崇蒲中心县委(前身为鄂南中心县委)军事部长,鄂豫边区挺进十五团团长,挺进二团团长,咸武鄂工委书记兼军事部长,咸崇蒲县委书记,哈尔滨新阳区区委委员,东北财经委员会财政处秘书,东北粮食总局粮食加工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湖北省工商厅实业处处长,工业厅办公室主任兼计划处处长,武汉市工业局副局长,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副总经理兼武汉分公司党委书记,湖北省医药管理局局长。1983年离休。

雷同在鸣水泉忆战史(右二戴红帽者为雷同)

1942年,雷同奉命率领地方武装随新四军第五师41团,在鄂南开辟大幕山敌后抗日根据地。

当时,日寇已经在大幕山西麓的湘鄂公路柏墩地段(今桂花镇)设立了郑家嘴、小岭、港下雷3个据点。据点的敌人经常出动,破坏柏墩附近的挂榜山游击根据地的建设。经过侦查研究,雷同决定,首先捣毁日寇“港下雷”据点。

今大幕山

港下雷是一个小村庄,座落在湘鄂公路柏墩地段东侧,公路两侧有一座小山包,名叫“象鼻卷草”与港下雷隔路相峙,日本鬼子在“象鼻卷草”上修筑了碉堡,一个中队分两拨驻扎在碉堡里和港下雷大地主雷升益屋里,严密地控制着湘鄂交通线。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雷同将部队驻扎在距港下雷20多里的桃坪崖西。

这天下午,雷同在地方游击队里挑选出10个具有战斗经验和熟悉港下雷地形的战士,又在六连抽出两个班,组成夜袭队。夜袭队分两个战斗小组,一组短枪队由六连连长指挥,每人手枪一支、手榴弹两枚、大刀一把,任务是消灭地主雷升益屋里的敌人;另一组长枪队,由雷同亲自率领,配备两庭机关枪,每人长枪一支、手榴弹一枚,任务是牵制碉堡里的敌人和阻击其他据点的援兵。为了便于黑夜里识别敌我,夜袭队员左臂上都扎一条白毛巾。

傍晚,雷同率领全体队员,从崖西出发,避开敌人的岗哨,翻山越岭,直奔港下雷。

深夜,夜袭队到达预定地点。短枪队员们猫着腰,向日本鬼子居住的雷升益家潜去。偏房门口的鬼子哨兵还没明白过来,就被一个战士掐住脖子叫不出声,一命归天了。队员们冲进屋里,朝日本鬼子睡觉的厢房丢进几枚手榴弹。“轰!轰!”几声巨响,几个鬼子的手脚分了家,没炸死的鬼子从睡梦中醒来,“哇哩哇啦”乱叫,有的钻到床底下,有的缩在墙角里,有的躲到门背后,企图负隅顽抗。队员们一齐冲入敌群,亮出大刀,杀得日本鬼子血肉横飞,鬼哭狼嚎。一会儿,厢房里的敌人全部消灭了。狡猾的鬼子中队长带着两个卫兵睡在正屋,听到爆炸声,开枪向偏房冲过来,短枪队队员很快撤出偏房。

“象鼻卷草”上的敌人听到枪声,从碉堡里窜出来,增援港下雷的日军。雷同一声令下,机枪、步枪一齐开火,碉堡外的敌人倒下了一大群,没死的鬼子像乌龟一样,缩到碉堡里,向外盲目打枪。

为了防止郑家嘴、小岭据点的日军包抄,雷同重创港下雷据点日军以后,率领着夜袭队,迅速撤出战斗,回到驻地。

港下雷一仗,日寇死伤三十多人。自此以后,日寇再也不敢嚣张了。

今大屋雷

《香城党史故事》播出安排

FM88.1咸宁综合广播

周一至周五 每天8:05  14:30  19:00

(见习编辑 杨紫妮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