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脱贫的乡亲们没有主心骨,怎么办?第一书记,继续选派!

脱贫攻坚战,不能忽视的支援力量是精准选派的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当脱贫成为“过去时”,这支力量会不会告别农村,从而让刚刚脱贫的乡亲们没了主心骨,保不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近日,中办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这样的担心送来一剂对症的“定心丸”:第一书记,继续选派!

1


要派谁去?

《意见》明确,本着中央既定的有序衔接、平稳过渡原则,在严格落实脱贫地区“四个不摘”要求基础上,坚持县级统筹、精准选派,按照先定村、再定人原则,由县级党委和政府摸清选派需求,统筹各级选派力量,因村派人、科学组队。也就是说,这一次的选派,要更为精准地以脱贫乡村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衔接期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出发,从新近脱贫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共同期望出发,安排人选。

具体而言,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人选须得工作能力强,敢于担当。第一书记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具有1年以上党龄和2年以上工作经历;工作队员应优先选派中共党员。可见,这支队伍要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考虑到稳住脱贫成果这一关键任务的复杂程度,一定要派出干将、能人,“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优先”。

2


派到哪里去?

《意见》对于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地点,同样从实际出发作出部署,分清主次,“有所为,有所不为”,任务重的地方,才是选派的重点。

一方面,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脱贫村是《意见》明确要求的重点,需要加大选派力度;另一方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轻的村,可从实际出发适当缩减选派人数。《意见》特别强调,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按照常态化、长效化整顿建设要求,要继续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不少脱贫村昔年党的力量极为薄弱,导致干事创业没有主心骨,这种局面在衔接期必须扭转。

3


派去做什么?

《意见》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到乡村去的工作划出了四项重点。

——建强村党组织。就像前面说到的,不少脱贫村党的建设长期未能提上日程,这一次,基层党建就成为重中之重。一方面,村“两委”班子建设要持续加强,把能干事会

干事的“当家人”选出来;另一方面,《意见》特别强调要发展年轻党员,吸引各类人才,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人才荒”。

——推进强村富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产业功不可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仍是核心。《意见》对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提出了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新型农村

集体经济的明确要求,就是希望他们带着乡亲们把对路的产业真正建设好,同时摸索出激励有效、分配合理的集体经济制度安排。

——提升治理水平。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到乡村去,也要着眼提升乡村善治水平,规范村务,完善村民自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

图片

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左)在了解村民情况 杨楹 摄

——为民办事服务。既要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也要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4


考核与保障怎么办?

《意见》明确,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任期一般不少于2年,到期轮换、压茬交接。驻村期间,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原人事关系、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不承担派出单位工作;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村,不占村干部职数,一般不参加村级组织换届选举。

具体到年度考核,《意见》指出,驻村工作半年以上的,由所在县党委组织部门、农办、农业农村部门及乡村振兴部门会同乡镇(街道)党(工)委进行年度考核,以适当方式听取派出单位意见。

广大干部特别关心的保障问题,《意见》也有细致说明。既有生活补助、通信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也有定期体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培训机会等,织密立体化的“关爱保障网”。

来源:《半月谈》2021年第10期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