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一等功臣刘祚坤——党员干部讲党史㉑

主办单位:咸宁市史志研究中心

本期讲述人:咸安区史志研究中心聘请编撰正史人员华怀良

【点击音频】

1999年元月的某一天,咸安区民政局双拥办来了一位白发苍苍、饱经风霜的老人。老人一进门便对工作人员说,我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希望组织能让我孙子刘建光去服兵役。原来在刚刚过去的“98”抗洪抢险斗争中,老人从电视上看到了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奋不顾身的英雄壮举,深受感动,他的思绪一下回到抗美援朝战火纷飞的岁月。他决心让孙子去当兵,在部队得到锻炼,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说罢老人从怀中拿出一本页面已经发黄的《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史册》。接待他的工作人员翻开纪念册,眼睛顿时一亮,原来在全国99名抗美援朝一等功臣中,湖北省仅有一位,而这位一等功臣竟然就是眼前这位老人——刘祚坤。

【刘祚坤老人的志愿军一等功臣证书和二级战士荣誉证书】

刘祚坤1924年出生在咸安区高桥镇石溪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被日寇杀害后他变成了一个孤儿。他学过木匠、种过田。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后勤部某辎重连当战士。1953年奉调到兵站工作,驻守在中朝边境龙城车站,担负仓库守卫工作。4月26日,刘祚坤负责值守刚从苏联运抵的五个车厢航空汽油的任务。午夜时分,两架美军轰炸机不期而至,对龙城车站狂轰滥炸。其中装有航空汽油的一个车厢被命中起火。刘祚坤知道,航空汽油对志愿军空军有多么重要。他来不及多想,拼命向尚未着火的另外四节车厢奔去。他用铁钎使劲撬开被弹片击中变形的车厢铁门,不顾敌机扫射,怀抱发烫汽油桶,将汽油桶滚到安全地方。在随后赶来战友支援下,剩下四个车厢的300多桶汽油全部得到转移。其中刘祚坤一人就抢救出85桶,最终累得昏死过去。当他再次醒来时,他已经躺在医院的病房里。

龙城车站被炸后,铁路运输中断。为了前线需要,上级命令就是肩挑人扛,也要把军需物资运往前线。伤好刚出院的刘祚坤这时又发挥他做木工的特长,一连做了几十条扁担,和战友一道凭一幅肩膀将物资送到前线战士手中,为战争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祚坤冒死抢救航空汽油的事迹传扬开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和朝鲜劳动党中央授于他“一等功臣”荣誉称号。朝鲜最高国务委员会授于他“国际二级战士”荣誉勋章。1954年5月5日,朱德元帅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在平壤亲切接见了他。

【左边为朝鲜独立战士荣誉战士勋章(二级)】

抗美援朝结束回国后,刘祚坤辞去了组织安排的工作,主动申请回乡当了一名农民。几十年来,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从不居功自傲,向党和政府伸手。而是隐功不露,默默奉献。周围群众甚至家人对他的英雄事迹知之甚少,只知他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

刘祚坤的英雄事迹传扬开来后,引起咸安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破例批准其孙子参军入伍。同时专门拨款为他修建了房屋,安排他的晚年生活。在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他以志愿军功臣身份赴北京参加国庆盛典,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3年,刘祚坤因病去世,享年79岁。

《香城党史故事》播出安排

FM88.1咸宁综合广播

周一至周五 每天8:05  14:30  19:00

(见习编辑 雷申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