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咸宁市史志研究中心
本期讲述人:崇阳县档案馆史志研究人员 庞宇峰
▲点击听音频
1934年1月初,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寿昌率领46人组成的中央工作团越过重重险阻,抵达湘鄂赣省委驻地——江西万载小源(今万载县仙源)主持湘鄂赣省委和军区工作。为撕破敌军“围剿”,他指挥省委机关和红十六师多次突围、转移。
陈寿昌
1934年6月,省委机关和红十六师在江西洞口阻敌失败,队伍被迫转移到龙门山区奉新的百丈、西塔,计划在那一带建立根据地。省委派干部深入乡村,帮助地方发展基层党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并准备在百丈召开中共湘鄂赣省委第三次代表大会。各地出席会议的代表先后到达百丈。
这时,敌五十师、七十七师、十八师和六十二师以数倍于我的兵力向省委机关驻地包围过来,形势十分危急。省委和红十六师迅速组织分头突围。徐彦刚率红十六师四十六、四十八团向靖安、永修方向突围,至斜岭遭敌十九师夹击,损失惨重;陈寿昌和省委其他领导率红十六师四十七团和省直机关干部、党代会代表组成的特务团向宜丰、铜鼓方向突围,行至宜丰时,遭到五十师第三00团伏击,伤亡惨重,突围未成。
寿昌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为保存有生力量,陈寿昌将部队再分几路突围,双脚溃烂、行走困难的他由少共省委书记刘玉堂率领手枪队保护从北面突围。因手枪射程不远,突围失败,只好返回宜丰山区隐蔽,一星期后,才穿过敌人封锁线回到黄金洞苏区。其他几路则被打散、打垮。
这次突围战斗,伤亡十分惨重,许多人血洒青山、骨抛荒野,谱写了湘鄂赣苏区斗争史上最悲壮的一页。红十六师和省委机关干部、党代会代表共2000余人,大部分壮烈牺牲,一部分失散,仅剩约一营人。因这次惨痛的失败发生在六、七月份,当时中共湘鄂赣省委称为“六七月事变”。因电台在战斗中被毁,中共湘鄂赣省委与党中央的联络中断,对党中央的决策、指示一无所知,对全国的斗争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变化无法了解,对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和作战方针难以作出正确的决策。犹如黑夜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突然失去了灯塔的指引,只能靠摸索前行。
冷水坪远眺
1934年8月,省委在平江黄金洞何家垅召开紧急会议,陈寿昌在会上代表省委作了他起草的《关于湘鄂赣“六七月事变”的总结报告》,承担了省委、省军区在指挥上失误和战斗惨败的责任。会议确定湘鄂赣党的战斗任务为恢复与壮大红军主力,保卫苏区并联系党中央;发出“猛烈发展红军,好党员、好干部去当红军”的号召;作出了抽调干部到各地收集武装,开展扩红运动,恢复红十六师建制的决议。会后省委副书记傅秋涛到鄂东南收集红三师余部和地方武装。
1934年10月,中共湘鄂赣省委在黄金洞米筛埚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陈寿昌、徐彦刚、刘玉堂、涂正坤等。会议总结了8月紧急会议以来扩红运动的经验,提出了今后3个月的扩红计划。会议还讨论了去前线领导恢复红十六师的人选问题。到会的省委领导都要求到前线,陈寿昌虽然身体不好,也坚持上前线。会议最后决定,由傅秋涛代理省委书记和省军区政委,主持省委工作。
陈寿昌、徐彦刚率领省军区独立营100余人,从黄金洞出发向西南行动,在平江斑鸠坳与傅秋涛、严图阁率领的部队会合。陈寿昌向傅秋涛传达了米筛埚省委会议决定。傅秋涛按照省委意见,把部队交由陈寿昌、徐彦刚指挥,他则率省军区独立营返回黄金洞。11月,陈寿昌、徐彦刚率领部队到达通山冷水坪。他们同中共鄂东南道委商定,取消红三师建制,将红三师七团余部、平湘岳县独立营(即咏生县独立营)和严图阁收集的部队及湘鄂边独立团合编为红十六师四十六团,计1500余人。部队在冷水坪召开大会,宣布正式恢复红十六师建制(实际只有1个团),由省军区司令员徐彦刚兼任师长,方步舟任政治委员。
陈寿昌烈士塑像
1934年11月22日,红十六师从牛牯山出发,行至崇阳与通城交界的老虎洞时,与敌冯兴贤部三十三师两个团遭遇,我军为占据有利地形,从老虎洞撤到老鸦尖、刘婆尖、薄刀埂等高地,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守争夺战。在陈寿昌、徐彦刚的指挥下,我军英勇顽强,连续击退了敌人7次疯狂进攻。在敌人组织第八次强攻时,在前沿阵地指挥战斗的陈寿昌不幸中弹负伤。师长徐彦刚一面组织救护,一面指挥部队战斗。面对敌军强大火力,我军虽全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迫乘夜撤至崇阳金塘的河坪村朝育屋休整。师长徐彦刚在撤退时负伤,部队损伤400多人,只剩下750人,陈寿昌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当晚不幸牺牲。红十六师和中共鄂东南道委以及金塘苏区人民为陈寿昌和其他牺牲的同志开了追悼会,将陈寿昌同志遗体就地安葬在河坪。
陈寿昌受命于危难之际,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践行了他“身许马列安等闲,报效工农岂知艰。壮志未酬身若死,亦留忠胆照人间”的人生誓言。
《香城党史故事》播出安排
FM88.1咸宁综合广播
周一至周五
每天8:05 14:30 19:00
(见习编辑 余梦婷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