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细菌被官方贴上「1类致癌物」标签 已经悄悄感染了7亿人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亲朋好友热热闹闹在一起吃饭、相互夹菜,是中国人表达亲近的方式。

但是,危险的幽门螺杆菌(Hp)就这样在餐桌上传播开来。

目前,全球约有44亿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平均感染率为62.8%。虽然中国感染率已由70%降至约50%,但感染人数高达7.68亿,不得不防。

如果不经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很难自行痊愈,因此感染者始终是潜在传染源。

幽门螺杆菌容易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传染,引起胃癌和多种胃部疾病。

幽螺,官方认定的1类致癌物

幽门螺杆菌,目前所知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列为1类致癌物(对人类为确定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是由于幽螺造成的慢性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

1类致癌物清单截图

除了胃癌,幽门螺杆菌还能引起多种胃病。

胃炎&胃癌

几乎所有幽螺感染者都有胃炎,主要可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等。

国际学术界公认胃炎癌变过程为: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

出现不典型增生的人中,1%会转变为胃癌。

胃癌早期多数没有典型症状,胃疼变得毫无规律、反复出现烧心反酸、体重快速下降、大便发黑等症状,可能是胃癌的信号,非常值得警惕。

溃疡

幽螺感染者中,大约15%~20%会患上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

肿瘤

幽螺感染者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喉癌等肿瘤的风险增加。

消化不良

幽螺感染者大约5%~10%会发生消化不良。

其他疾病

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非常见胃病,以及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等胃外疾病。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会出现反酸、烧心、口臭、恶心、胃痛等症状,引起胃炎时这些症状可能会反复发作。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可通过C13或C14呼气试验,以及血清抗体检测、粪便抗原检测等非侵入性测试帮助诊断。

一人感染,全家都该查一查

如果不慎感染幽门螺杆菌,唾液、呕吐物等都会变为“传染源”,亲吻、共同进餐、相互夹菜、接触生活物品、饭前便后不及时洗手都给幽螺提供了传播机会,给家庭成员带来感染风险。

家庭成员中,有3类人更容易感染幽螺。

12岁以下儿童

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尤其是12岁前,感染后可逐渐演变为萎缩性胃炎、肠化生。

相对其他家庭成员,母亲更易将幽门螺杆菌传给子女,这可能与共用餐具、共用食物、咀嚼食物喂食、亲吻等有关。

老年人

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心脑血管和其他系统疾病,或长期服药,免疫力差,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被感染后,机体因衰老而难以将其杀灭。

患有消化道疾病者

如果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比如消化性溃疡,导致胃部黏膜被破坏,抵抗力下降,患者感染率就较高,约为70%~90%。

预防新发感染是家庭防控较为有效的策略。

如果家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建议全家成年人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

如有家庭成员已出现胃黏膜癌前病变,如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应明确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并定期进行内镜检查。

3步防止家人相互传染

如果有人确诊,怎样避免家庭成员相互传染?

根除幽螺

所有成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如无特殊情况,均应考虑根除治疗。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口服多种药物,根除治疗前应进行风险评估。

除了有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患儿必须进行根除治疗外,并不建议对所有儿童采取根除治疗。

分餐+餐具消毒

无论家中是否有感染人员,均推荐家庭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食用健康且安全的食物。

成年人避免共用器皿或咀嚼食物喂食婴幼儿。

食品用具或口腔器具使用完毕要彻底消毒,并定期更换。

养成好习惯

由于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粪-口和水源途径传播,所以未感染的人要尽量做好预防,下面4个习惯可最大限度帮你“躲开”幽门螺杆菌。

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菌”从口入。

生肉、牛奶、蔬菜等有可能被幽门螺杆菌污染,进食新鲜蔬果一定要洗干净,饮用干净的水(不喝井水、生水等)、避免食用生肉。

尽量在家吃饭,家里也要提倡分餐制;如果出门聚餐,坚持使用公筷、公勺,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

加强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幽门螺杆菌的预防很重要。

“杀幽”日用品,没科学依据

在各大网购平台上,带有“幽门”“HP”等字眼的商品十分丰富。其中,销量较好的“杀幽牙膏”月销量上万件,价位在20~100元不等。

主打“抗幽门螺杆菌”的益生菌产品销量也不错,价格在40~300元间。

此外,一些丁香茶、猴头菇等代茶饮品,甚至还打出了“治疗药”的旗号,“清除顽固口臭”“药食同源”“赶走幽门菌”等都是其宣传亮点。

这些号称“坚持使用能转阳为阴”“靶向清幽”“养胃清幽”的日用品,真的能清除幽门螺杆菌吗?

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蒋建霞介绍:“上述产品功效科学依据不充分,(请大家)不要相信违法广告的夸大宣传。(幽螺)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根除幽门螺杆菌必须进行药物治疗,临床上公认的是四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两种抗生素”组合。先抑制胃酸分泌,改变胃内环境,降低幽门螺杆菌活性,再联合抗生素才能将“菌”杀死,疗程约14天,约80%~90%的患者可一次根除,部分患者需要反复治疗,可见消除幽门螺杆菌并不简单。

来源:生命时报

(见习编辑 杨紫妮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