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通讯员 孔帆升)7月17日上午,从河北邯郸来的10余位客人,脚一踏上通山县的土地,就被数十名当地干部群众围住,他们亲热地握手、拥抱、垂泪,像久违的亲人一样问长问短。
18日,主宾一行在绿色的山垅里穿梭,赶往通山县赤城村的城坑口,拜祭一位牺牲了72年的解放军班长乔凤山,慰问为烈士捐棺与扫墓的人。一大早,城坑人就赶往村口,打上横幅,敲锣打鼓欢迎河北亲人。
中午1点,城坑下起小阵雨,雷声与冲天雷烟花、鞭炮声齐鸣,为烈士起坟,共挖出一枚手枪子弹,58枚步枪子弹、1个小型玻璃瓶、1个皮带夹,还有未腐掉的部分棺木。
下午2点,烈士遗骸顺利收捡打包,小份遗骸重新掩埋,立碑。在烈士坟头,70岁的烈士义女吴碧仙摆上酒肉与水果,斟上酒,跪拜,作揖,然后抚摸着新碑哭泣,她哽咽道:“爷呀,您为革命牺牲,如今国家政策好,家乡人来接您回去,您欢欢喜喜回家,光荣回家吧。”
村头的路两旁,闻讯而来的数百乡亲眼噙热泪,依依不舍,挥手送别,目送烈士英灵远行。
为烈士圆梦,是赤城几代人的愿望。在建党百年大庆的氛围中,乔凤山的名字再一次被人唤起,形成了乡亲们一代一代寻找、一家一户寻找、全吴氏家族寻找的局面。大家对寻找烈士家乡亲人很上心,达成了共识与合力。
6月中旬的一天,中学退休教师吴子来在家族群里拜托族人说,通山党史资料有乔凤山所在部队的记载,自己找到了烈士家乡体制变更后的地址,是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讲武乡乔七方村,请大家帮忙进一步找寻。他深情地呼吁:“七十多年了,为国献身的烈士应该有其荣誉和归所!”
退休干部吴作湘回应:我想写篇稿子,把吴碧仙姐姐几十年如一日给烈士扫墓的事发出去,扩大影响,引起政府部门的注意,但一直没有考虑成熟。
大家心里装着乔凤山烈士临终之托,只要打听到附近乡人在县上班的,就赶过去询问。听说某个文化人在附近修志,便设法找到那人,告诉烈士故事,以期扩大影响。
6月下旬的一天,在县里开小店做生意的吴新明,看到群里的信息,灵光一现,想到有位朋友聊起过一位老乡在河北邯郸工作。于是立即跟朋友打电话,把事由讲了一遍,要来了那位老乡的电话——他是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纪委书记许玉义。军人出身的许玉义接到电话,就被深深感动了,尽管对方是位陌生人,他还是一口答应帮这个忙。
至此,艰难的寻找之旅峰回路转。邯郸与通山两地多次沟通信息,核实史料。邯郸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调查、座谈、核对,弄清了乔凤山1924年出生、在家乡还有个名字叫乔上海,乔凤山家乡行政机构变革情况,他参加的是解放军十纵队28团,1985年评为烈士。
从河北传来的喜讯,让赤城村人激动万分。退休教师焦雪芬一时难以相信,当即打电话给儿子吴高波,要他开车送自己去退役军人事务局确认,吴高波又把这喜事告诉了哥哥吴高尚,他刚好从云南回来,也欣然随车同往。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他们介绍自己是给烈士捐棺的吴兴发后人,欣慰于圆了祖人的遗愿。会谈中,吴高尚不仅婉拒了退役军人事务局偿还捐赠棺木的善意,还主动要求替烈士亲人分担,坦诚地对退役军人事务局褒扬纪念股的廖祝华同志说:“倘若烈士亲人生活困难,我愿负责他们到通山县的来往费用。”廖祝华感动不已,没想到与烈士陌生的农民后代,如此深明大义,他连连称谢,表示决不能给群众添负担。
烈士的故里找到了,亲人找到了。这消息传遍湖北与河北两地,乡亲们奔走相告,近一个月来,赤城村人又盼又喜又不舍,早做好了迎接烈士亲人的准备。
7月上旬,烈士故里派出以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单永涛为首的三名代表,到通山县祭扫烈士墓,慰问烈士义女,走访通羊镇赤城村群众,协商恭迎烈士遗骸回乡事宜。许多在外的赤城人开车回家,与远方客人握手问好,端茶送水,促膝交谈。
谈起寻找烈士亲人之事,今年60岁的退休教师焦雪芬对记者说:“我一直在寻找,就是想让烈士亲人知道他牺牲在哪,让政府给烈士一个荣誉。”
想不到这一找,吴家人和全湾人居然找了72年!
这是一首拥军的大合唱,一曲动人的情义之歌。盛世有情,民间有爱。我们欣慰地告慰烈士:安息吧,您为之流血牺牲的家园,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见习编辑 雷申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