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陈玲)“通城县拥有咸宁市首家本土主板上市民营企业,还有两家省级金种子企业,这与优化营商环境之间存在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7月20日,在咸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现场记者向通城县发出提问。
“首先得益于我们有像瀛通通讯黄晖、三赢兴电子刘传禄等一批情系乡梓的优秀企业家,大量的优秀企业回归,带动了一方产业的繁荣,强化了上市的支撑。其次,与通城县近年来始终全方位、多角度提供系列精准服务,在通城形成引导上市、支持上市、服务上市的浓厚氛围密不可分。”通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朱凤英答记者问。
县域经济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会上,朱凤英介绍:近年来,通城县牢固树立“帮助企业就是帮助自己”的发展理念,以投资通城零请客、证照办理零烦恼、征地拆迁零接触、建设经营零干扰、用工融资零顾虑、企业服务零距离“六零”为抓手,举全县之力优化营商环境,在“帮代办”“跨省通办”“就近办”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闪亮的名片:与岳阳县、临湘市在59个事项上实现了“跨省通办”;在广东政务服务网公布了45个“跨省通办”事项;今年6月,又在全市率先设立乡镇车管业务办理窗口,让车主不出乡镇就可办好交管业务;成功培育了咸宁首家主板上市公司,2家省级金种子企业,其中,三赢兴科技已于今年6月17日向北京证监会递交资料申请首发上市,预计年内正式上市。此外,该县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元至6月份,全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713户,比去年同期增长26%。
下一步,通城县将对标“全省一流”,力争“国内先进”的目标,从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以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打造更加优质便捷的政务环境。一是全力推进“五减工作”。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慢、环节多、材料多等问题,大幅度推进政务服务减时限、减环节、减证照、减材料、减基层负担“五减工作”,力争今年年底前“五减工作”达到全市最优水平。二是全力办好“五件实事”。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高频办理事项,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深度推进企业开办、办理工程建筑许可、水电气并联审批、不动产登记、老年人残疾人办事服务“五件实事”。统一受理标准、优化办理流程,力争今年10月份前全面落实“一事联办、并联审批、一网通办”。三是全力实现“24小时不打烊”。全面启动“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实现15分钟就近办,将人社、民政、卫健等高频事项入驻自助终端,下沉办理,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务自助服务体系。今年年底前在隽水城区设立4个自助终端服务器,2022年全面覆盖所有乡镇。
以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打造更加开明宽松的市场环境。一是扎实开展“清减降”专项行动。确保2021年以前制定的与优化营商环境不一致的规章、规范性文件100%清理,新制定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100%审查。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办理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按照最新的省定清单,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二是全面开展“三进”活动。启动实施“法律服务进企业”、“干部服务进企业”和“政策服务进企业”活动,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社会有序。三是全面落实“五项”惠企利企举措。抓好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加大中介市场培育力度、整治金融领域不合理收费、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五项”惠企利企举措,确保今年年底前取得实效。
以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打造更加高效活力的发展环境。一是积极构建先行先试的创新体系。2021年重点抓好市定“五项”先行先试事项,确保工程建设领域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免收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用能联动报装、推进财产行为税一体化纳税、构建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农民工工资信息化监管机制等先行区创建试点事项全面推行,以“小切口”的改革推动营商环境的“大变化”。二是积极构建审慎包容监管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容错机制清单化管理,与时俱进提高监管能力,精准把握执法力度和温度。三是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牢固树立“帮助企业就是帮助自己”的发展理念,抓住干部队伍这个决定性因素,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诚信建设,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公信力,力争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服务好市场主体。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