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拍摄、剪辑 :李欣
后期制作 :刘婷
主持人:阮程
主 播 :邹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通城县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策”发展思路,整合、盘活既有资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本期节目,我们走进通城县塘湖镇,探寻乡村振兴为当地百姓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有着深厚红色资源禀赋的通城县塘湖镇,借力发力做活“红色+”文章,一手抓红色资源挖掘,发展红色旅游;一手抓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发展绿色产业,逐渐走上了一条产业富民强镇之路。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如今就已经成为了通城县重要的革命教育基地,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村支部书记李顺来介绍荻田村的发展变化
巨大的人流给塘湖带来了勃勃生机,镇党委政府乘势而为,对塘湖镇内的所有红色资源进行了一次大收集、大盘点,并规划开设了若干配套项目。如在秋暴纪念馆内开设红色讲堂,聘请像杨伟民这样的专业党史研究者讲授党史;同时将罗荣桓同志发动革命时行进转移的路线进行了考证发掘,开辟了一条长约五公里的“红军路线”,将通城秋暴纪念馆、湘鄂赣省委党校旧址、通城县苏维埃旧址、红河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母亲黄菊妈墓等红色教育基地串结联缀,如一线串珠的项链一般,既浑然一体,又特色各异,使得塘湖的红色文化由感性的元素向理性的物质转变、由短小的段落向宏大的篇章跨越。
红色景区打造
2018年,通城县委县政府依托黄袍山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投入资金6000余万,打造荻田美丽乡村,新建通城秋暴纪念馆、元帅广场,修缮黄袍革命烈士纪念碑、湘鄂赣省委党校旧址、黄菊妈墓园,打造红色旅游圈。2019年,荻田村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旅游年收入55万元,近三年平均30%的发展增速,让曾经落后的乡村一跃成为旅游名村。
“红色+”文章建设
在幕阜山旅游公路通车以前,进入塘湖镇大埚、望湖等村组仅有一条公路,沿着大盘山的山边岩尖徘徊曲折20多个回旋后通达山顶,因多年失修早已破烂不堪,上山的人提着一身胆、下山则紧着一身汗。2017年通城县塘湖镇两级党委政府将其升级改造成了沥青路,与幕阜山旅游公路进行了连通,并将道路两侧的护栏、绿化进行了完善优化、规划改造,由此一条起自白云生处、穿行花海林丛的环形自行赛道诞生;它全长12.5公里、海拔落差200米,在峰回路转处蜿蜒、以绝处逢生的姿态延伸,带给全国各地的自行车选手极大的挑战。这条道路还将通城秋暴纪念馆、通城县苏维埃旧址、黄袍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英雄母亲黄菊妈墓园等红色纪念地连成一线,成为集自行车赛道、红色旅游通道和村民脱贫致富跑道于一体的多功能道路。2019年6月16日,塘湖镇在这条道路上成功举办了首届黄袍山全国自行车户外挑战赛,在未来,该镇将进一步深化巩固这份蓝色的激情,绘制出红色小镇、骑行小镇的另一份振兴蓝图。
美丽乡村建设
借红色小镇建设的东风,荻田村对新老集镇街道进行道路刷黑和立面改造,新建两个文化小广场,人行道铺张、绿化亮化、环卫设施等一应俱全,不仅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更让曾经的穷貌焕然一新。2019年被评为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荆楚乡村旅游美景村。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村支部书记李顺来:2018年以来,荻田村借助旅游产业的发展契机,拓宽护砌1.2公里村级道路,安装150盏太阳能路灯,开展河道清理、绿化。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带动群众从旅游中增收。
未来发展定位
塘湖镇荻田村突出红色文化基因,将发展定位于湘鄂赣红色旅游示范区,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景点为核心,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为衬托,特色产业为基础的集红色教育、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塘湖镇望湖村、大埚村、润田村等村组曾因山高路陡而闭塞隔绝,外人鲜至鲜见,而如今搭上红色旅游的快车而一跃成为明星村。2017年以来,通城县专业部门在塘湖镇望湖、龙印、荻田等7个村,共抽检了18个土壤样品,经过对抽样土壤检验发现,当地土壤含硒量高于富硒土壤标准值,属于富硒土壤。
有此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优势,村里有迎来了哪些发展机遇呢?主播邹杰跟着通城县塘湖镇望湖村村委会主任黄修明实地探访。
2015年,塘湖镇种植大户何鹤飞、刘勇两人在望湖、润田等村组流转山地3000余亩种植油茶、蓝莓、中药材等经济作物。虽有望湖、润田富硒黑土的优势,却因为交通不便,他们的富硒产品也一度遭遇销售难题,随着幕阜山旅游公路的通达才稍稍有所改观。近两年,旅游东风劲吹,“游红色塘湖、吃绿色食品”成为新时尚,他们的产品得以马逢伯乐、将遇良才,成为旅游产品中的抢手货。
在当地村民的观念思维中,自家晒制的干豆角、干茄子、竹笋、蕨菜是不能端上正席的,否则让人笑话,而今前来参观旅游的游客不爱荤腥味,点名要吃干菜野菜。在这种需求的刺激下,塘湖镇荻田、望湖、大埚等村的村民不仅把自家的菜地种满种足,还把房前屋后的空地都开垦出来种上时令菜,然后制作成干菜,现今这几个村的黑土地又重披绿装、生机盎然。据望湖村党支部书记夏明高介绍,2018年,望湖村土地流转价格是山地12元一亩,稻田50元一亩,而2020年就分别涨到了30元和300元一亩,而且还很难租到。
黄袍山驿站农特产品交易中心位于塘湖镇望湖村,紧邻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该中心由湖北黄袍山硒丰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经营,总占地面积2700余平方米,公司投入40余万元进行升级装修,主要经营黄袍山富硒农特产品,兼营通城其它土特产品及日常用品。同时本着线上线下一体化有机结合发展的思路,整体设置线上电子商务专区和线下实体交易专区两大功能区。
中心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黄袍山富硒土特产品:豆角、刀豆、竹笋、萝卜、辣椒、稻米、红薯粉、玉米、豆制品等等,另有富硒黄精、白芨中药材。所有富硒农产品均由湖北黄袍山硒丰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及加工。通过交易中心把农特产品收购起来,通过电商包装发到我们沿海的客户那边,把老百姓的产品往外销售。农产品销售一直是困扰“三农”的难题,随着我县把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在农产品销售也搭上了电子商务的快车,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足不出户就可将产品销售出去。
▲主播邹杰跟着塘湖镇龙印村党支部书记金亚平来到了通城双龙手套厂
在塘湖镇,不仅旅游业、农业、种养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批新型经营主体返乡创办的“微工厂”也落户到了村头,帮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实现致富增收。
通城双龙手套厂也是家“扶贫微工厂”,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要生产劳保手套。走进生产车间,120台织机整齐排列,作业时随着针脚有节奏的跳动,发出的声响犹如奏鸣曲,让山村更添生机和活力。
别看规模不大,只有20多名工人,效益却不差。双龙手套厂负责人刘招辉是个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他说,工厂一天可生产4万双手套,主要销往浙江义务,年产值约400万元。市场很好,工人收入也稳定,少数技术熟练的男技工每月收入可达5000元—8000元,普通女工一般每月也有2500元至3000元收入。
昔日靠卖石头的塘湖镇龙印村,成了返乡创业青年投资热土,山上有一千多亩油茶、枇杷、中药材等种植产业,山下靠旅游公路旁建的深加工产业园已入驻投产2家企业,还有6家排队等候。金支书掐指一数,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还是个保守数。
掘历史人文,打造红色旅游资源;
对接现代企业,实现产业链向乡村延伸;
积极招商引资、吸引能人返乡创业。
塘湖镇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
“一村一策”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造福当地群众。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