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蒋俊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保持理性客观的心态非常重要。乐观自信的内心也是一种免疫力。为帮助广大民众做好身心防护,以积极的心态抗击病毒,并最终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咸宁人民广播电台《健康咸宁》节目推出“疫情常态化心理调适”系列主题访谈,今天(8月18日)邀请国家心理三级心理咨询师肖雅文老师,分享阻击疫情从“心”出发,心理健康调适指南。
嘉宾介绍:肖雅文,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心理治疗师,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心理健康中心值班咨询师,咸宁市心理学会会员,武汉市心理学会会员,文心雅言心理健康中心创始人。
德尔塔毒株引发的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多地疫情防控局势严峻,在防疫大局当前,本需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却有不少谣言“病毒”乱飞,妖言惑众。为何疫情谣言会如此甚嚣尘上?民众对于疫情的关注与恐惧心理是根源。
一、开学季即将到来,很多人都需要外出,他们感到焦虑,担心自己受到感染,怎样才能舒缓紧张的情绪,看到战胜疫情的希望?
对于必须外出的人,可能心理压力都比较大,有两点建议。
一是理性分析自己的心理压力。有些人可能情绪受影响比较大;有些人可能认知受影响比较大,大量信息反复刺激导致注意力、记忆力都受影响;有些人可能行为改变比较大,逃避本来应该做的事情。还有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失眠、胃疼、腹泻等躯体反应。大家应该认识到,这些反应大部分是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警觉性,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
二是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果情绪压力大,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学习放松技术,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方法;如果认知压力大,应当减少各种信息的影响,少看手机,多读书或做其他有益身心的事情;如果是行为方面的变化比较大,应当提醒自己及时调整。
如果心理应激状态持续时间比较长,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自己觉得很痛苦,一定要及时向专业人员求助。
二、部分市民说,马上就要上班了,心里感到很害怕,应该怎么办?有没有好的方法?
首先,出现害怕的情绪是人之常情,是一个人对于危机事件正常的应激反应,所以职工不必过于在意害怕的情绪的出现,这说明你对于疫情有了一定的认识。
其次,理性分析自己害怕的原因。究竟自己害怕的来源是什么?是针对这次疫情席卷而来的害怕?是对于自己被感染风险的害怕?还是说一些别的原因。
在清楚了自己真是害怕的原因之后,再根据以下针对个人的心理调节办法做出改变。
1、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2、有节制的获取信息,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尽量控制不超过一个小时。面对疫情,了解准确的信息,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是必要的,但不要过度恐慌关注。
3、调整认知,从不同角度解读。凡事不要只往坏处看,例如对肺炎疫情我们可以尝试从正面的角度看待问题,多去关注下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正面的信息。同时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
4、可以考虑在工作之余将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从而将害怕的情绪放在一边。
5、自我保护。面对疫情,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学会自我保护,做好自己能做的,戴口罩,勤洗手,不去人群密集场所,不给病毒有可乘之机,保护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
同时,企业也需要做好相应的措施。
1、通过企业现有的各种渠道的宣传方式,宣传官方、权威的有关疫情的最新情况,帮助员工正确、科学的认识疫情,接收正面资讯,减轻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
2、通过企业现有的各种渠道的宣传方式,让员工了解到在疫情期间,企业组织可提供的包括心理方面的支持、防控疫情的举措等。
3、定期整理并邀请医学/心理学专业人员进行在线解答。从共性与个性需求入手,缓解员工心中的疑虑,并能进行持续跟踪关怀,对自我报告影响严重的员工,提供主动支持服务。
4、通过电子海报等形式,宣传企业内部的EAP热线或全国性、地区性的心理援助热线,由各部门管理人员转发,为有需要的员工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
5、以线上的方式为管理人员及志愿者提供更多关于疫情期间员工心理互助的理念与方法,鼓励管理人员及志愿者更多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学习,为安抚员工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同时向管理人员及志愿者宣传EAP热线,如发现有需要的员工可进行管理转介。
6、提供在线心理调适的视频/音频/训练/课程,帮助全体员工进行自我调适、提升。
三、网络和生活中,发现有人对中高风险地区有过激的情绪,请问这种过激的情绪应该怎么平复?
答:对疫情严重区域的人产生过激情绪,这是人的一种保护自己的心理本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仅仅是靠本能生存的,我们还有理智和情感。人们总是想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找到一个原因,而疫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出现了一种新的病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这种病毒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能够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掌握自我防护的科学知识、学会调节心理的科学方法,看到全社会为疫情防控所做的努力,感受到战胜疫情的信心。
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但受疫情感染的人是我们的朋友和亲人。一定不要因为过激的情绪,导致过激的行为,为疫情防控工作添乱。现在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团结一心,我们才可能早日战胜疫情。
四、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多点散发,大家都非常关注,广播电视网络各类信息铺天盖地,给很多人的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有部分人出现了恐慌情绪,焦虑、恐惧、崩溃等,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如何做好自身的心理防护?
以下几种心理自助的方式,希望能帮到职工群众:
1、当你的日常生活节奏被打乱,你的身心节奏自然也会随之产生改变。不要因为假期或者疫情,就扰乱了你自己的生活安排,也就是说“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至少要保证做到吃饭、睡觉跟平常的状态保持一致,你越是能有规律的生活,你的身心状态也会越稳定。虽然出行没有那么方便,但多做一些你平日里熟悉且固定会做的事情,都能增加你的情绪抵抗力。
2、假期里,大家都会以休息为主,但休息并不意味着“睡觉吃饭玩手机”,也不是每天随意去做一件事。越是随意安排,就越是会容易被出现的新闻和消息“牵着鼻子走”,情绪陷入悲伤低落恐惧等等难以自拔。计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不管是看书、电影,抑或做家务、清洁,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安排。你的注意力就会被疫情以外的事占据,情绪也会有更固定的节律。
3、其实,面对焦虑、恐慌的时候,“心灵鸡汤”很有用,所谓的“心灵鸡汤”是指一种正向的、积极思考的角度。不让自己被负面的情绪所淹没,不仅看到“隐患”也能看到“机会”。新闻虽然会播报感染及死亡人数这样的“坏消息”,但也会传播“好消息”。如现在国家已经在管控病毒的传播,投入了更多人力物力积极救治患者。非典是17年前的一场悲剧,但经过17年的发展,中国无论是在科技还是医疗上都有着巨大的进步。我们有扛过这次危机的基础,这也就说明我们处于可以保持相对乐观的环境。
4、减少信息接收很重要。尤其是那些可能会引发焦虑的尚未被证实的新闻消息,只是扰乱心情的噪音,让我们花费过多时间和认知资源去加工处理,最终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帮助。规定好每天刷手机的时间,无论是1小时还是2小时。这种“规范”坚持下来,会让我们不再被翻涌的应激状态淹没,情绪状态也能变得更理性更克制。
如果在防疫阶段,职工群众觉得自身需要自我调节,或者降低焦虑,走出过度的负面情绪,以上方法一定要试试。
五、中高风险地区延迟开工暂缓开学,该地区一些市民还会留在家中,外出和户外活动减少,出现了烦燥恐慌等情绪,这种情况应该怎么缓解?
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尽量做到少出门、不聚会,这是有效阻断疾病传播的方式。出于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应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长时间待在室内,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出现频繁刷手机、作息紊乱等情况,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适。而且这种改变不是我们的主动选择,是疫情防控需要的适应性改变。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如果不能尽快调整好生活方式、适应现在的情况,就很难缓解这种不适。如何调整生活方式,有几点建议,概括为五个一。
1、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2、钻研一件事请。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3、找到一种支持。来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认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聊天的主题可以丰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4、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做一遍八段锦或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现在有一些很好的运动或健身的APP,可以跟朋友远程约好一起锻炼。
5、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特别难受,自己无法调整时,应当拨打热线电话或寻求在线心理咨询。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击。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