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罗世喜 通讯员 曹加芬)咸宁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转型发展示范区。转型发展,工业首当其冲。近年来,咸宁一方面通过实施工业技改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咸宁高新区的湖北省三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在公司的履带装配车间,新建的半自动化履带组装生产线正在运行,与过去的履带组装生产线相比,新设备既节省了人力,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湖北省三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 杨刚:老线的话,我们一条线的产能一个班是25条(履带),新线的产能一个班提升到了35条(履带)左右。人力强度也在降低,新线只要4个人,老线需要6个人,而且劳动强度也大。
生产效率的提高得益于技改项目的实施。湖北省三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创建于1969年,曾是国家原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大马力工程机械履带底盘件“四轮一带”系列产品的专业骨干企业。2006年,公司由国企改为民营企业。2010年,公司迁入咸宁高新区后,生产设备一直没有更新,实施技改工程迫在眉睫。
湖北省三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 张红玲:十几年没有做一个大的投入,生产线、员工的劳动强度与产品的质量、效率各方面都不能适应现在工程机械配件高端市场的发展。
为抢占工程机械“四轮一带”高端市场,2019、2020年,湖北省三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共投入6500万元,实施支重轮生产线和履带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建5条生产线,新增现代化设备48台套,建成国内一流的“四轮一带”生产线。
湖北省三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 张红玲:项目完成以后,年产四轮30万件,履带6万条,锻造件1.2万吨,产能产值都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1倍,年销售可达5个亿。
转型是咸宁工业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咸宁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融合化”为重点,推动纺织服装、食品、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企业含金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熊慕舟:我们紧盯产业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一批传统企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十三五”期间,全市实现规上企业技改全覆盖。全市累计争取省级专项资金1.39亿元,累计为市直工业企业提供无偿奖补资金4828.96万元。地方还投入大量配套资金,抓投资、强技改、扩产能、上项目。
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我市还建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赤壁和通城,以维达力、瀛通、三赢兴为代表,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产品已涵盖手机摄像头、盖板、数据线、电池等领域。在咸安,生物医药产业从“无中生有”到向百亿产业集群挺进。9月初,真奥药业公司新上马4条灌装生产线,企业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在咸宁高新区,元气森林湖北生产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项目全部投产后,产值可达40亿元以上,以红牛、奥瑞金、元气森林为代表,咸宁高新区“一瓶水”产业正在做大做强。
转型发展全面优化了工业结构,开辟了工业发展的广阔天地,壮大了工业总量。据统计,全市规上企业由2015年的879家,发展到2020年的992家;工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1813.8亿元,发展到2020年1946.1亿元;工业增加值占比和税收占比不断提高。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