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组建农村联合党委 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一斤李子三斤谷,三斤李子一斤肉。”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蛤蟆石村,种植大户陈协斌一边打理园里的李子,一边开心地哼着歌谣。

往年,苦于没有销路,陈协斌只能看着李子烂在树上。自天城镇组建水果种植产业互助型联合党委以来,联合党委依托坤旺农业科技园(湖北)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对接李子果脯、蜜饯等产业链,形成了“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基地”一条龙区域发展格局。在联合党委帮助下,陈协斌今年依靠种植李子,增收了近1万元。

近年来,崇阳县在咸宁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开展农村联合党委建设试点工作,通过组建产业互助、村社联建、易地搬迁等功能型联合党委,有效促进农村资源共享,凝聚农村发展合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组织联建,变小支部为联合体

“自从有了街道整治小组,现在镇区路面焕然一新!”崇阳县青山镇组织干事余辉感慨地说。

余辉口中的街道整治小组是2021年成立村社联建型联合党委后组建而成的。由于地理位置复杂,青山镇镇区里既包含青山村、青山社区的居民,还有从青山水库移民搬迁至镇区的水库村村民。

2个村和1个社区的居民在地域面积上相互交叉覆盖,人员混居现象较为明显。以前,街道路面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短短2公里的路面就分属3个不同的村(社区)管辖。同时由于各村(社区)管理标准不一,导致镇区街道小巷及周边环境卫生情况不佳,卫生检查常年被镇里通报为倒数。

今年来,崇阳县在青山镇青山社区、青山村和水库村之间组建村社联建型联合党委,通过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推动党建引领村级治理。

青山镇村社联建型联合党委由青山镇党委副书记张定淮担任党委书记,下设7名党委委员,分别由3个村(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担任。

联合党委按照“三不变、三独立”(行政区划不变、村民自治主体不变、集体资产产权不变和财务管理独立建账、独立核算、独立收支)的原则,整合资源,优化村级治理。

“成立联合党委后,我们联合3个村(社区)开展了集镇街道专项整治,把3位支部书记都纳入街道整治小组,每天安排村干部不间断进行卫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张定淮说,“通过联合党委,变小支部为联合体,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青山镇水库较多,周边塘堰数量更是上百。每到夏季,防溺宣传任务非常重。由于水库面积太大,单个村往往不具备独立巡逻的条件。

今年以来,在联合党委的推动下,青山镇联合水库周边村(社区)组建了“水上安全巡逻队”,把几方的力量集合起来,每天早晚安排10人的巡查队通过流动车和喇叭对水库、塘堰周边进行巡逻,严查无证、未备案船舶,严禁群众游泳,严打非法捕捞,有效保证了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资源联用,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

每年四五月,在崇阳县石城镇鸡鸣峰,放眼望去,万亩白芨紫色花海,已然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来游人驻足观赏。

白芨是一种中药材,它生长速度快,三年即可丰产,形成规模后产量会成倍增长,亩产量可达7000斤至11000斤。按目前市场最低价格每市斤5.5元计算,三年后亩产值可达3.8万元至6万元。除去三年的投入成本1万元至1.5万元,一亩地三年纯利润可达到2万元至4万元。

以前,方山村很多农民自发种植这种中药材,更有能人组建专业合作社,成片开发,但单个村种植面积及规模程度较为有限。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白芨中药材特色产业,吸引带动周边村落参与白芨种植,今年以来,石城镇将鸡鸣峰周边的石壁村、方一村、方山村、神口村4个村联合起来,建立产业互助型联合党委,实现抱团式发展。

“基础好的方山村、神口村,我们就帮助他们成规模建设;基础薄弱的石壁村、方一村就先培养村民的种植意识,在房前屋后、公路沿线种植。以强村来带动弱村,实现抱团式发展。”石城镇党委副书记李周凤说。

除了整合各村资源,联合党委还积极推动白芨基地的建设。历史上,鸡鸣峰曾生长过大量品质优良的野生紫花三叉白芨。如今,鸡鸣峰上已经建成了面积多达12000多亩的白芨基地,白芨以全新的面貌回到了“娘家”鸡鸣峰。

通过合作化经营、联合式发展,万亩白芨中药材基地为方山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带动周边党员群众400余户致富增收。产业互助型联合党委逐步形成了“以强带弱、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治理联手,变单项治理为多元共治

清晨,党员丁秋明走出家门,拿起一把扫帚,仔细地从上到下清扫着楼栋里的卫生。作为宜民社区4栋的楼栋长,这样的事情他每天都要做一次。

宜民社区是崇阳县路口镇一个十分特殊的社区。它由雨山村、高耀村、绿化村、长青村四个村合并而成。2016年,为解决高寒山区闭塞、缺水、就医就学困难,崇阳县启动了移民安置工程建设,将这4个村306户、985人搬迁安置到路口镇宜民社区。

4个村的村民要融合进一个社区,甚至一个楼栋里就居住有4个村的村民,管理上十分有难度。

为了推动村级融合,让村民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路口镇党委在宜居社区成立易地搬迁安置型联合党委,把4个村联合起来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打造管理精细、服务周到、和谐美好的社区。

产业致富上,由高耀村致富带头人牵头联办,在高耀村已成功种植8000亩香榧的基础上,发动另3个村组参与,将规模扩大至17800亩。

就业保障上,在宜民社区安置点内配套建设400平方米就业扶贫厂房,引进湖北崇高科工有限公司,配置缝纫机电车40余台,提供就业岗位80个,为就业贫困户带来每月2500元经济收入。

日常矛盾调解上,联合党委在居民推举的基础上选出10名楼栋长,负责收集汇总小区居民意见、监督小区保洁员工作情况、协助协理(调解)员调解居民纠纷等工作,并及时上报村级无法解决的矛盾。

一次,楼上高耀村村民丁和贵家里的管道漏水,流到了楼下绿化村的庞育良家。两家人对事故责任的划分及赔偿达不成一致意见,便找来各自的村支书。村支书出面划分责任后,村民依旧不认可,认为对方村支书偏袒自村人。于是,楼栋长将问题上报给了联合党委。联合党委出面协调,对事故重新进行责任界定,由联合党委作为第三方居中调处,最终让村民们服气,成功地解决了双方的矛盾,缓和了邻里关系。

“通过联合党委,我们聚集各村的力量,变原来的单项治理为多元共治,在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起到了切实的作用。”联合党委书记黄军华说。

来源:《党员生活》杂志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