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间”转型再升级 为乡村振兴注入大能量

过去,“扶贫车间”是实现脱贫户就近就地就业的很好方式,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如今,为了让其持续发力,助力乡村振兴,崇阳县的不少扶贫车间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

肖岭乡白马村的扶贫车间是由返乡能人雷柏雄创建的,主要是辅助合成毛巾加工厂完成包装的工序。在扶贫车间里长期上班的有26位村民,其中包含9个脱贫户和3个残疾人。

随后,记者来到霞星村扶贫车间,看到不少工人正忙着制作灯笼。据了解,霞星村的扶贫车间可容纳几十甚至上百人同时就业,近些年来,车间业务量逐年递增,问题也逐渐显现。比如工人的流速较大,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会选择去待遇更好的地方。

为了保证车间每日正常运转,肖岭乡所有的扶贫车间均采取了灵活上班制度,车间工人分为固定工和临时工两种,村民能够忙时务农、闲时务工。工人工资按件计算、多劳多得。

为了提升工资水平,留住娴熟的工人,扶贫车间经营者均在想方设法对车间进行升级改造。

崇阳县肖岭乡霞星村清竹工艺就业扶贫车间 负责人 柳军霞:我们也在想办法提升工人的工资待遇。刚开始不熟练的工人一千多元钱一个月,现在熟练的工人能拿到三、四千元一个月。

根据市场需求丰富产品品类,提升订单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工人薪资水平。除此之外,有些扶贫车间还开始着手拓展起了新业务。

崇阳雄腾科技就业扶贫车间负责人 雷柏雄:下一步,我们3C产品系列的生产线一旦开启,各方面技能人才就能用得上,技术工工资在6000元以上,普工4000到5000元都没问题。

当前,崇阳县30多家扶贫车间已覆盖12个乡镇,涉及服装生产、特色农业、手工艺品等多个类型,吸纳了2000多人上岗,大部分为脱贫户、留守妇女和家庭困难人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崇阳县把扶贫车间转型升级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举措,继续从资金扶持、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方面扎实推动扶贫车间有序向乡村就业工厂、乡村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让“小车间”发挥更大能量,变成乡村振兴“大产业”。(全媒体记者:甘源)

来源:云上崇阳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