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咸安区以“主题党日+”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党性教育,深化作风建设,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增强了党员干部依法履职、尽责为民意识,营造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老党员余齐义的故事
8日,在永安办事处双龙社区,老党员余齐义趁着休息时间,清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边的杂草。
今年64岁的余齐义,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下岗后,他在区园林局从事街道绿化修剪工作。“主题党日+”活动中,“六事联动”落实财务公开,双龙社区的吃喝、差旅都是零开支。
余齐义感慨:“社区真不容易。”从那以后,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出油钱,带着除草机,帮社区除草;哪里有卫生死角,他就约几个党员,一起动手清理。
为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在每月按时组织“主题党日+”活动的同时,该社区对年龄大、身体不好的老党员,实行送教送学上门;对外出务工的党员,党支部成员对口包保,定期邮寄资料,督促学习到位。
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怀红说:“经常性学习,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手段。‘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党员主动服务群众、带头讲奉献的风气日渐浓厚。”
村支书王建林的故事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一刻也不敢马虎。”这是贺胜桥镇桃林村村支书王建林常说的一句话。
曾经,桃林村是咸安有名的“空壳村”,欠着百万债务;如今,村集体收入达百余万元,村民荷包鼓起来了。村民都说,这得益于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桃林村借助“主题党日+”活动平台,实现党员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
干部办没办实事,群众心里最清楚。随着大学城的落户,桃林村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产生了种种矛盾。村两委一方面与项目方协商,签订用工安置协议,解决失地村民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组织召开党员会,集中民意,听意见、听建议。在此基础上,项目征地拆迁顺利推进。
“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全省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建林说,要让所有的村干部,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咸安民政局长王小桥的故事
9日,咸安区民政局局长王小桥,在办公室接待了官埠桥镇泉湖村的一位肢残青年。
这位青年从小患小儿麻痹导致肢残,父母已经65岁了,家境贫寒。3个月前,母亲意外摔伤导致肩膀粉碎性骨折,经医保报销后,自己还要承担近2万元医疗费。他这次来,是想申请医疗救助。
按照政策,医疗救助是针对低保户的,求助者的条件不符合;但对方家里确有困难,又是事实。王小桥耐心解释了医疗救助政策后,表示可以帮助争取2000元的临时性救助。求助者满意离开。
像这样的求助,王小桥每年要接待几十人。王小桥说,民政部门服务的对象,多是优抚对象和特殊困难群众;民政干部作风的好坏,关系着能否将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好、落实到位。
咸安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有140多人,其中党员110人。该局通过加强学习、完善制度、严格考核等,让每名党员干部将惠民思想刻在脑中、落实在行动上。
官埠桥所有镇干部的故事
9日一大早,官埠桥镇计划生育包保干部程红赶到官埠村村委会,打卡签到,开始一天的驻村工作。
“每个月要下村22天,每次都要先到村委会签到。”程红说,这些签到记录,镇里每个月会考核,结果与干部考评挂钩。
镇长张文彬介绍,该镇出台了《官埠桥镇机关干部过程化清单式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一张清单、一本日志、一枚指纹”的“三个一”管理模式,所有镇干部在村里打卡上班,督促干部沉到基层、贴近群众、用心谋事、专心干事。
为改进干部作风,该镇还开办了“官埠课堂”,每半月分层次、分专题对镇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讲党课、讲业务、讲政策,不断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能力和水平。
完善的制度,管出了干部好作风,管来了群众好口碑。官埠群众纷纷“点赞”:解决问题越来越容易,越来越方便了。( 记者 王远远 特约记者 李旻媛 通讯员 李志)
来源:咸宁市人民政府网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