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创业者黄国良:敢教荒山变“钱仓”

在通城县麦市镇麦市村愚公农场门口,树着一块硕大的宣传牌,场长黄国良立下“愚公”志:敢教三百亩荒山变“钱仓”。

1971年12月,黄国良出生于麦市镇天门村一个贫困家庭。父母均为文盲,他小学没毕业就回家帮父母干农活,上大学的梦想,因此成为泡影。


18岁那年,黄国良大胆走出大山,到外面闯世界。先后在武汉、珠海、广州市等地打工,因没文化,干的都是苦力活,工资收入也比较低。


要想改变贫困局面,必须创业当老板。这是黄国良在务工生活中揣摩出来的道理。


1997年1月,黄国良利用务工积攒的钱在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开了一家12平方米的早餐店。因诚信经营,价格公道,生意特别好,早餐店也因此变成了早中晚餐店。一年后,他又盘下隔壁一家日用杂货批发部,开了两个店,请了4个人,成了一名真正的小老板。

2009年2月,通城县出台发展油茶产业的优惠政策。黄国良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于是迅速转让门店,带着40万元的资本回到了家乡。经镇政府牵线搭桥,他承包了麦市村3组为期30年的300亩荒山。


  2010年9月,为了劳动方便,他与妻子带着未满月的小孩在山上搭建了一个草棚,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与妻子到山上砍杂草、整山地,几乎没有休息日。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将荒山整理成标准的油茶基地,并全部栽上油茶树苗。同时,在油茶基地开挖鱼池30亩,对外招租20亩。


针对油茶要5年后才能初步挂果,7年后才能看见效益的实际,黄国良及时调整思路,在通山县畜牧局的支持下,于2013年初在基地新上一个生猪养殖项目,通过与正大集团合作,采用“猪-沼-果”的生态农业模式,投入60万元,建成一个4000平方米“550”模式标准化生猪养殖场。


2014年3月,在通山县农业局、通山县农村能源办的扶持下,黄国良又建成2个各200立方米的小型沼气池,开始了立体化生态种、养模式。

如今,黄国良七年的艰辛付出,终于换来了猪伴青山、鱼跃绿水、茶果飘香的美景:预计今年可出栏2300头,纯收入20万元;年销售成鱼3000公斤,纯收入4万余元;200亩油茶开始初步挂果,可收获2.5万公斤,纯收入10万元以上;两个沼气池每年为周边73家农户免费供应生活沼气,实现户平年节省开支400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黄国良的创新创业之路,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继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通山县农业科技应用带头人,荣获全国农技推广示范户、全省明星示范户荣誉后,今年又被评为全县劳动模范。


“接下来,我计划再用2至5年时间,建成一个特色水产品养殖和林下养土鸡基地,并办一个农家乐酒店。”黄国良充满信心地说。(通讯员 吴卫斌)

 

来源:中国通城网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