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到通城调研时,对该县安置点建设“1+N”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在易地扶贫搬迁中,通城县积极探索安置点配套发展一项或多项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1+N”模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精准扶贫之定人定点
易地搬迁工作政策性强,群众期望值高,社会关注度高,必须做到公平公正。
通城县从识别搬迁对象开始,就做到“精准”二字:
-严格执行程序:贫困户自愿申请、群众反复评议、张榜公开公示、登记造册、村组初审、乡镇审查、县级审核、签订协议;
-确保对象精准:各驻村工作组和乡村干部对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且有搬迁意愿的贫困户进行逐户走访、核实,全面锁定;
-分解年度目标任务: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缓后急,分类推进”的要求;那边
-精准建设选点:结合各地实际和搬迁户意愿,选择靠近县城、集镇、中心村和工农业园区、旅游景点等交通便利、发展空间大、就业门路多、创业途径广、生产条件好的区域作为主要安置点。
-统一部署安置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建筑风格,确保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同步安排,产业发展、务工就业、生活用地同步规划。
全县确定三年易地扶贫搬迁户4977户、13671人,其中集中安置1758户、4212人,分散安置3219户、9459人。
精准扶贫之产业配套
易迁户不仅要搬得出,关键的还是要稳得住,能致富。
在安置点规划、选择和定点初期,通城把选准脱贫产业作为安置点选址和建设的前提条件。
※光伏扶贫成亮点:全县为28个安置点设计建设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确保村集体经济和安置点贫困户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来源。目前已建成光伏电站15个,其余的都已开工建设。
※八大产业作支撑:全县紧紧围绕油茶种植及林下经济、畜牧水产养殖、乡村旅游及农家乐、光伏发电、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劳务输出、特色产业等八大重点产业,坚持长短结合,选好产业发展项目,与安置点建设同步推进。
※实际案例:麦市镇七里安置点建在七里工业小区和葡萄基地旁,安置易迁户40户、83人。镇、村两级依托工业园区的8家企业和300亩葡萄基地,为每户至少安排一人在园区企业上班,月薪在2000元以上,葡萄基地务工一天收入在120元以上。
目前,全县探索出发展农业产业带动易地扶贫搬迁的东港模式,兴办工业企业的七里模式,实行三产融合的云溪模式,建设美丽乡村的大坪模式,迁村腾地建基地的大溪模式等“五种”模式,五个“1+N”模式在全县普遍推广。
精准扶贫之政策扶持
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与脱贫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发展,通城县出台系列政策扶持措施。
· 创新“五个一”资金统筹模式:打通年度、部门渠道障碍,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预算、统一监督、统一支付、统一验收的“五个一”的项目资金使用模式,将危房改造、移民避险解困、渔民上岸、扶贫搬迁等项目资金统筹使用,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易地扶贫债券、易地扶贫贴息贷款等专项资金。全县已争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及配套资金近4亿元,其中县级财政配套7000多万元。
· 创新“三结合”分类安置模式:坚持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货币化安置与实物房安置相结合,群众自行安置与政府统一安置相结合,在充分尊重群众搬迁意愿和居住习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搬迁安置方式。
· 严格核定扶持标准:对全县分散安置、集中安置的分别按600元/平方米和800元/平方米扶持,对在城镇自购住房的按900元/平方米扶持,对安置点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贴息贷款,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一次性奖补5000元。
· 其他补助:按照人均半分地的标准预留自用菜地,确保易迁户日常基本生活;易迁户搬迁入住前,乡镇统一为搬迁户配套家用电器、床上用品、桌、椅、炉、灶等日常生活用品,交钥匙后搬迁户可直接入住。
目前,全县已安排45个安置点光伏发电专项资金1600万元,拨付45个安置点、100余个产业项目奖补资金1800多万元,已发放小额贴息贷款258笔、2987万元。
精准扶贫之服务保障
县委县政府反复强调,要为精准扶贫提供保姆式服务,在易地搬迁工作中转变作风、彰显形象。
□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和乡镇易地扶贫指挥所,全面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督办和指导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建设工作。
□ 强化部门职责:县政府出台多个配套文件,将各项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相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人,细化工作方案,倒排工期进度,切实做到安置点不验收、易迁户不脱贫、工作就不脱钩。
□ 强化检查督办: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项督办工作会议20多次;按照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拉练的要求,开展检查督办30多次。
目前,全县已有3个集中安置点实现整体搬迁入住,年底前可建成搬迁入住43个,全县1350户、4543人易迁户月底前将全部拎包入住。(通讯员 杜楼兵 樊四海)
来源:咸宁市人民政府网
(编辑 镇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