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精准扶贫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资金、实物扶持的效果渐减,技术、智力成为最大的“稀缺资源”和“刚性需求”,
该如何找准新的靶向定位?
人
是“决定的因素”,人才是“第一资源”。
人才下沉,智力下移——这是我市交出的精彩答卷。
今年以来,我市选拔组建“6类农民讲师库”、“5类专家服务团”和“科技特派员”、“中青年骨干医生”、“优秀教师”共313人的团队,实施人才助力精准扶贫“1+5”工程,全力攻克“头脑贫困”这一“最后的堡垒”。
网络配图
“农民学校”:流动在田间地头的课堂
农村宣讲场所一般是“露天作业”。
开讲前,大家都担心“这课能不能讲下去,有没有人听?”
可11月11日,在通城县大坪乡一个偏僻村子里,市委党校解全胜讲的一场党课,全场秩序井然,鸦雀无声,效果之好令人“大出意料”。
--讲师:120人的精英团队
为办好“农民学校”,我市从市直涉农部门、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机构中,选拔组建政策法规、农技推广、生产技能、医疗卫生、科学文化、电子商务等6类“讲师人才库”120人。
--课堂:田间地头,因地制宜
课堂设在村寨农舍、田间地头、山上林间,结合各村特点和市场需求,缺什么,补什么,急需什么,培训什么。
--听众:多样化、常态化
今年来,市宣教讲师团成员先后到市直机关、县市区、乡镇、村组宣讲不同专题近六十余场。
依托34个贫困村“农民学校”开展讲学送教活动500余次,受众15万余人,并带动其他贫困村开展各级、各类宣讲活动150余场,直接受众8万余人。
崇阳县金塘镇畈上村邀请市畜牧、水产专家在“农民学校”培训基地现场为农村党员进行养鸡、养鱼的专业技术培训。
赤壁市新店镇望夫山村开展蔬菜、水稻、茶叶培训。
一时间,田埂成了讲台,晒场成了课堂。“太阳大学”、“田间讲堂”成了南鄂一景。
大坪乡党委书记吴红艳感慨:
“谁说农民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他们反感的是照本宣科、不和农民说掏心窝的话;如果用接地气的语言,用身边的人和事摆事说理,他们一百个欢迎!”
“专家团队”:
群众急难的“及时雨”、“雪中炭”
今年7月份,咸宁突发特大洪水,马坤伟与市直机关党员抢险突击营,参与全市抗洪抢险。
洪水一退,从市土肥站工作经费中统筹11万元,购买了近40吨化肥分送到6个县市区,争取到近百吨救灾肥支持嘉鱼蔬菜灾后自救。
他根据自己的技术特长,编发了《咸宁市常见作物需肥特性及缺素症状图册》、《科学施肥宣传手册》2千多本,参与印发了《农业灾后恢复生产技术要点》等技术资料,为灾后农业恢复提供了全面技术服务。
我市选聘了一批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乡土人才25人,组建了“农技专家团”,目前已在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指导120余次。
扶志、扶智、扶资;支招、支策、支计,让基层更多地分享人才红利。
百多名精尖人才,或宣讲政策,或传授技术,或访贫问苦,了解百姓的“燃眉急”,成为群众的“雪中炭”。
“科技特派员”:扶贫产业的“智能芯”
“一人帮一村、一村兴一业、一业富一方,大家齐小康”。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在产业项目,而产业项目最稀缺的是技术技能。
解决这种“特技”之需,咸宁派出了“科技特派员”。
“科技特派员”是从市内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选派。全市共精选30名“科技特派员”为30个特困村开展定向联系和服务,每村至少培育3-5个科技示范户,帮助每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
30多名“科技特派员”采取“农忙季节常驻村、农民需求常到村、产业发展常联村”的帮扶方式,一年进村开展实地指导不少于20天(次),围绕基层发展关键技术难题、重点科研项目等,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决策咨询、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工作,着力破解企业、专业户、农户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方法,提高基层发展水平。
选派到通山县的8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各贫困村为贫困群众解决苗木、枇杷、铁皮石斛、甜茶、小龙虾、猕猴桃等生产中的技术难题100多个,建起焦夏绿化苗木、西隅猕猴桃、石垅小龙虾等示范基地25个。
“我不是特派员,而是常驻代表!”
——30多个“科技特派员”道出共同的心声。
他们接触最多的是农民,去得最多的是农村的田间地头。
“医教服务队”:
温暖送到贫困群众心坎上
--教育服务队:送出"金点子"
“我要在扶贫送教工作中,造福来苏孩子,提升我自己……”
市教科院副院长黎修远赴通城县大坪乡来苏小学给自己定下了“调查了解情况、确立研究课题、帮助教师成长、改进学校工作、孩子最终受益”的送教“路线图”。
他建立了工作联系微信群和QQ群,制定完善了学期送教计划,向校长提交7000余字的《来苏小学听课反馈和建议》。
全市先后选拔30名优秀教师、28名骨干医生,到乡村中小学、乡镇基层卫生院开展送教帮教和送医送健康活动。
采取实地教学、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学交流等灵活方式开展活动,通过开展“联校网教”、“名师共享行动”等活动方式,先后在咸安、崇阳、通山开展送教活动25次,上示范课82节,培训乡村教师1100多人次,促进了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医疗服务队:优秀人才下乡
“看病难”、“看病贵”、“因病困”,“因病贫”……
这些都曾是山区无数贫困群众的心头之患。
市里出台了《关于2016年选派中青年骨干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挂职服务的通知》,遴选选派28名优秀骨干医生到26个基层卫生院担任副院长,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服务工作。
他们通过定期下乡开展巡回医疗,以传、帮、带的方式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人才。
此外,先后三批次到崇阳、嘉鱼和通城等地10多个贫困村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义诊活动,发放药品100余种10万余元,发放健康知识手册2万多份。
群众说:
扶难扶急,解了群众的苦;
送医送药,暖了百姓的心。
(记者 刘文景 通讯员 黄鹏 任建成)
来源:荆楚网
(编辑 镇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