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辛苦为谁忙 | 一列火车,连接家与远方

K1331次,全程27个小时,由银川出发,途经8省区市,24站,最终抵达上海。这趟列车上的旅客,大部分是来自南方或沿海几个省份的务工者。他们带着专业的技术来到宁夏谋生计,更为当地的发展出了力。新年临近,再带着这一年的辛苦钱回到老家。几千公里的往返,异地打拼的辛劳,为的是谁?2017年,他们有啥期待?戳视频↑向每位默默付出的劳动者致敬!

  距离发车时间还有3小时,搭乘K1331次,银川至上海的旅客已经陆续抵达候车大厅。

  务工人员:Hello!Hello!打工的,要采访我吗?

  记者:对啊,可以问问您问题吗?

  务工人员:可以可以。

  记者:您觉得您这一年到底为了什么奔忙?

  务工人员:为了养家糊口。

  张贞立大哥自己带了早饭,白面馍加热水,就是一顿。他来自山东兖州,出门打工9个月,终于要回家了。

  张贞立:想带点这儿土特产奶片什么的,太贵舍不得,挣个钱不容易出门。

  记者:那就啥都没带,就空着手回家?

  张贞立:带钱就行了嘛。直接汇过了,汇到卡里边了。

  记者:人还没到?

  张贞立:钱就已经回家了。

  记者:这是去哪啊?

  务工人员 魏梅妮:我们去蚌埠,回家过年。她长这么大了要带她回家看看家里面呀。

  临近检票,好多人虽然还坐着,但行李已经先去“排队”了。

  记者:把行李这么堆着,干嘛?

  务工人员:排好队伍嘛。

  记者:这现在不是还早嘛?

  务工人员:马上就开门了,12点就开门。

  记者:有那么着急呢?

  务工人员:怎么不着急呢?回家能(不)着急?

  刚才喊着着急回家的大叔,一行有几十个工友,他们的目的地是老家江苏,10个月前一起来到银川盖高层住宅,现在要回家了。

  宁夏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没通高铁的地区之一。这趟绿皮火车将以11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途径8个省区市,24个站,最终抵达上海。虽然慢,但是最高价的软卧票,也比机票便宜了不少。目的地各异的旅客们,在这里,共赴一段旅程。

  硬卧车厢,这是那些来自江苏的工友,清一色的下铺,是老板早上4点多去排队买来的,算是一份年终福利。

  记者:你们打钱吗?

  务工人员:不打钱。

  记者:为什么呀?

  务工人员:因为我们辛苦挣点钱,不能乱花。

  务工人员:打牌也不是正事,不好。

  务工人员:打牌不是正业,挣不到钱,还再打,能行?

  辛苦了一年,钱要好好地带回家。路途遥远,但等过上一天,就能到站。

  火车头,载着一车人的等待,一路向东。正在休息的火车司机时鹏,面对记者的镜头有点不好意思,一直朝着火车前进方向看。

  从23岁一开始,时鹏已经开了20年火车。

  兰州铁路局银川客运段 机车司机 时鹏 43岁:老蒸汽都干过,你看我,从蒸汽机,内燃机,到电力,唯独动车赶不上了,超龄了。记者:遗憾吗?那有点遗憾。他们驾驶那种车挺先进的。代表了国家的最高科技吧。

  记者:你觉得你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时鹏:呵呵,我觉得我是为了大多数人吧。因为职业限制,没办法,我们就是这种职业。没日没夜的,没有年,没有节,也是在外头奋斗的。我觉得应该没有愧疚吧。

  时鹏所说的“大多数人”,就是车厢里的这些旅客。

  凭着做钢结构的手艺,这位大哥40天就挣了17500块,钱包里就装了3000块现金。

  记者:你挣的钱给谁花?

  务工人员:给我儿子花,孙子花。

  记者:你觉得咱们这么含辛茹苦的,值得吗?

  务工人员:值得,我觉得值。为了儿女干什么的都值。为了家庭为了儿女干什么都值。

  记者:那儿女为了老人值吗?你舍得花他们的钱吗?

  务工人员:我不舍得花。不舍得花他们的钱。

  记者:那为什么反过来就不值了呢?

  务工人员:咱们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传统就这样。

  车厢连接处,两位乘客在拿手机看地图。

  记者:你们在看什么呢?

  乘客:看看离家还有多远?

  记者:在哪儿下车?

  乘客:在济宁。

  夜深了,在软卧车厢,因为娃娃睡不着,只有这对母子的门儿是开着的。母子俩刚刚探望过孩子的父亲,他被派到银川,给医院里的设备做技术支持。为了这份工作,这个小家团聚的时间总是短暂。

  记者:你觉得这一年为谁辛苦为谁忙啦?

  全职妈妈 王金凤:为孩子,为家庭。为谁辛苦为谁忙。这个幸福的定义不是说非得两个人在一起才是幸福。彼此心里有就可以啦。对不对?他在外面奔波为了啥?为了我们娘仨。我在家为了啥?为了他们爷仨。不就是这么回事儿嘛。

  记者:昨天晚上睡好没?

  务工人员 魏梅妮:(摇头)我一晚上没睡,差不多。一般都坐硬座,带小孩怕他受罪,所以就坐了卧铺。坐了第一次感觉坐得上吐下泻,难受得很。我说下次坐火车回家我就不买卧铺了。

  记者:那孩子怎么办?

  务工人员 魏梅妮:孩子,我就把她带给她奶奶,让奶奶领着。让她奶奶领着,我们俩出来打工。

  务工人员 王兰保:两个人出去不多挣点嘛。

  记者:舍得吗?

  务工人员 王兰保:不舍得也没办法呀,没有钱,更舍不得呀。还是挣钱吧,她也少受点苦。

  千里迢迢,送孩子回到老家,那之后的分别,一定是为了更温馨的团聚。

  这位凌晨3点上车的老奶奶,列车员特别帮她调换了一个下铺。老奶奶拉着记者聊起了自己的革命史。原来,她是一位离休老干部,48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她都参加过。

  离休干部 李奶奶:习近平上来,咱们国家抓得真,从电视上来看。你看那红色通缉令,贪污的男的女的,你看见没,提溜回来的……我特别地感到高兴习近平。因为啥?敢干!

  餐车,24小时供餐。一个小小的窗口连着夫妻俩,一个传菜,一个掌勺。只不过,同车工作,却是两个人13年来的第一次。为了能有一个人留下照顾孩子和老人,铁路上的夫妻一般都是一个上车,一个就得下车。这一次,两个人因为临时调配,才在车上碰了面。

  餐车长 胡学英:为了儿子,现在家庭,最主要就是孩子。

  厨师长 王玉清:最近铁路这个行业,好像是,收入这一块也富不来,也不干啥,能够养家糊口。比较稳定。

  厨师长 王玉清:在餐车交接班。

  餐车长 胡学英:一个月就见三天。现在难的熬过来,孩子大了,也出去了。

  四年前,他们唯一的孩子坚持要出国留学。

  餐车长 胡学英:他当时走得真是心里挺揪心的。

  厨师长 王玉清:哎,少说这些了,一说都是眼泪,心酸得很。

  儿子出国时,一家人签了一份协议。约定家里只提供一年的学杂费,未来还得靠孩子自己去奋斗。

  厨师长 王玉清:心里愧疚得不行,曾经我离开我家的时候。我父母,每次我一上车,老远一直到看不见我为止。临走的那一瞬间,他说,儿子你什么时候再回来?我都没办法说什么时候再回去看你们去。我儿子走的时候在机场啥也没说。拧过头,目光对视了几十秒钟,眼泪都在……

  养儿方知父母恩,子女远去的背影仿佛就是年轻时候的自己。世界在前,我们等你回来。

  有的人还在路上,有的人已经到站。一趟列车,重复着团聚与离别,连接着家与远方。

  含辛茹苦的中国人,为谁辛苦为谁忙?在这趟即将到站的列车上,满满都是答案。

  年龄和境遇都各不相同的人们,带着他们的目标,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前行。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 金崇)